黔西南: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 傳播中華民族好聲音
深秋時節,天高雲淡,處處風景如畫。
10月16日,貞豐縣會議中心四樓會議室,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在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宣講員的激情講演,贏得現場聽眾的一陣陣熱烈掌聲。
近日,黔西南州組織宣講團在8個縣(市)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巡回宣講。
宣講會現場。
宣講活動由中共黔西南州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宣講團成員由5名來自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員、黔西南州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的模范集體代表和模范個人組成。
每到一個縣(市),宣講團成員都飽含深情地宣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用質朴的語言、鮮活的事例、真摯的感情講述了各自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的先進事跡和做法。
一場場宣講會催人奮進,聆聽宣講的各族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引起強烈反響。
模范引領,樹立時代風尚
模范是最好的榜樣,事跡是閃光的路牌。開展模范事跡宣傳宣講,切實發揮精神激勵、典型引路的示范引領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凝聚磅礡力量。
興仁市屯腳鎮鯉魚村是一個群山環繞、環境優美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村黨委把“辦好一個節、演好一台戲、唱響一首歌”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主要內容來抓,連續舉辦18屆“八月八民族風情節”,各民族群眾共同跳起“板凳舞”,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曲,譜寫了“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特別是榮幸地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要當好模范,義不容辭扛起責任,讓鯉魚村各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鄉村振興中‘躍過龍門’,把日子越過越紅火。”鯉魚村黨委書記、村主任田錦華在宣講時激動地說。
激情宣講。
帶領民族“繡娘”以指尖技藝“繡”出新生活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李利,是一名從大山深處易地扶貧搬遷到晴隆縣城“阿妹戚托”小鎮的新市民。李利帶領55名“繡娘”在“阿妹戚托”小鎮打造了一條集手工刺繡、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非遺手工體驗等為一體的民族非遺體驗街,先后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等稱號。
“黨和國家授予我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激。我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做民族團結的守護者和傳播者,積極傳播民族團結的正能量。帶領各族婦女同胞感恩奮進,將家鄉的繡品帶出大山,走向世界,讓民族文化大放異彩!”李利滿懷希望地宣講說。
栗坪社區是興義市洒金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社區,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彝族、黎族等16個民族群眾。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共同創建和諧文明“互嵌式社區”。
“我們要以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表彰為新起點,繼續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堅持黨建引領,以文化認同為根本,以‘五抓五促’為載體抓實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帶著感情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推動形成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栗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楊昌躍動情地說。
奮勇當先,不斷開拓進取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州民宗領域的干部職工表示,將牢記黨的囑托和人民的期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去。
興義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韋文鵬說:“聽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的宣講,深受鼓舞和啟發。今后要注重學用結合,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圍繞全省‘1+8’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的目標,發揮栗坪社區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市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社區全方位‘互嵌式’發展。充分發揮興義市三省區結合部、萬峰林景區等優勢資源,深入實施青少年交流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興仁市民宗局局長黃華說:“要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強化自身和單位干部職工的學習,深入領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實質。結合興仁實際,開展‘百姓大舞台·民族大聯歡’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推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以薏仁米、鋁產業為特色,打造‘貴州鋁都·薏鄉新城’文化名片,增強文化自信,為推動全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履職盡責。”
認真聆聽。
“身為民族工作領域的一員,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強化示范引領,學習好、宣傳好先進模范的做法和經驗。立足自身崗位,努力工作、實干創新,推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黔西南州民宗委干部蔡蘭玉說。
“我們要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學習,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N’為抓手,打造茶源街道聯盟村、九峰街道、龍溪石硯小學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社區、學校示范點,形成‘以點示范、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民族團結創建工作格局。”普安縣民宗局副局長陽龍海說。
凝心聚力,共同團結奮斗
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堅強紐帶。
宣講工作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各族群眾自覺向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學習看齊,以他們為榜樣,積極投身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去。
安龍縣春潭街道雙龍社區第一書記吳清鳳是駐村期滿繼續留任的,她以社區為家,結下不少“親戚”,深得各族群眾認可。她說:“我們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各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模范典型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為我們作出了示范,樹立了榜樣。我要向模范學習,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觀看先進事跡。
冊亨縣冗渡鎮威旁村“老楊調解室”的創辦者楊昌華,是各族群眾心中最“服氣的人”,成功調解了多起鄰裡間的矛盾糾紛。他說:“處理好基層民族事務,就是要幫助群眾解決好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多說有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增進各族群眾相互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營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和諧環境。”
“作為民族地區的人民教師,我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課堂教學中,開展‘五旗五徽五認同’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精忠報國的家國情懷。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引導各族青少年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望謨縣第五中學教師何鋼說。
各族干部群眾紛紛表示,通過聆聽宣講團的宣講,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的精神有了全面的認識,深刻領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根脈和魂脈。努力學習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奮勇當先,不斷開拓創新。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傳播中華民族好聲音,自覺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當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文/圖 陳湘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