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思南:石頭荒山“蝶變”重生 “綠洲”煥發勃勃生機

2024年10月21日14:39 |
小字號

思南縣石漠化分布面積大,范圍廣,石漠化等級齊全、類型多樣。全縣岩溶面積158881.3公頃。2008年以來,思南縣高度重視石漠化治理工作,始終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作為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內容,以“封山育林為主,造封結合”的思路,全力加強石漠化治理,穩步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石漠化治理種上的李子樹(思南融媒體中心供圖)

石漠化治理種上的李子樹。圖片由思南融媒體中心提供

植樹造林添新綠 共建生態好家園

大地春來早,植樹造林忙。每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思南縣的干部群眾都積極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

在植樹活動現場,大家分工明確、干勁十足,按照植樹技術要求,三五人一組揮锨鏟土、扶樹正苗、澆水培土,一派熱火朝天的植樹景象。

“這是我參加義務植樹的第七年,覺得很有意義。每年都在發生森林火災,樹木因為火災減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補植樹木,讓我們的山更青,水更綠﹔同時希望大家都樹立防災減災意識,讓我們大家都自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思南縣消防救援大隊消防員余貞海有感而發。

據了解,思南縣每年的義務植樹有15000株左右,還根據場地規劃,栽植山桐子、香樟、楠木等具有經濟價值的苗木。在共同植樹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全縣干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為建設美麗思南同結一顆心、共出一份力。

“春節返工就來參與植樹,活動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精氣神,能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爭取讓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思南縣關中壩街道工作人員安克麗覺得用這樣的方式開啟新一年的工作,更具有凝聚力。

近年來,在新年上班第一天,思南縣持續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步伐鏗鏘有力。思南實現了“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同步增長,林業改善民生、助農增收作用日益凸顯,有力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接下來,思南將以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奮力推進林業、生態、文化同步發展和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力爭到2025年,全縣森林面積穩定在17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62.5%以上,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80億元以上。

青杠壩村(思南融媒體中心供圖)

青杠壩村。圖片由思南融媒體中心提供

石頭荒山“煥”生機 鄉村振興動力足

金秋時節,柚果飄香。在邵家橋鎮珠池壩村,前來體驗採摘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品嘗柚子后,走進柚子林,精心地挑選柚子。

“這裡的柚子很甜,價格又實惠!”游客陸軍周末帶上家人,一起體驗採摘樂趣。

在珠池壩村柚子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柚子樹枝繁葉茂,一個個碩大圓潤的柚子挂滿枝頭,甚是喜人。目前,全村共種植柚子1000余畝。

邵家橋鎮珠池壩村緊盯綠色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通過開荒種柚子走出了一條生態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生態美、環境好,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珠池壩的大地上徐徐展開。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推進,珠池壩村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整治等政策,花費近千萬元把石漠化嚴重的土地進行了薄泥整治,形成厚土,然后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將土地承包起來種上了柚子,曾經的荒坡披上了綠裝。

“我身后這一片柚子基地以前是一片‘石旮旯’,村裡成立了一個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把群眾的土地承包過來,2017年以來,先后種植文旦柚、黃金柚、紅肉蜜柚,現在不僅山變綠了,也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邵家橋鎮珠池壩村副支書鄧萬進說起村裡的變化,滔滔不絕。

珠池壩村柚子產業的發展,不僅讓環境變美了,還使得周邊群眾在農閑時可以在基地務工,實現就近就業,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據了解,每年發放給村民的土地流轉費達31萬元,工人的工資達60余萬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增加農民收入的雙贏。

“現在環境變美了,我們村民也有了收入。”邵家橋鎮珠池壩村村民鄧先軍很高興地說。

該村將繼續實行生態種植,打造高品質的綠色產業,力爭加快柚子產業規模化、優質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保証經濟收入持續增長,切實增強鄉村振興的實力。

“由於天氣原因,我們村今年的柚子產量預計在20萬斤,全部銷往貴陽,上周跟貴陽百果園簽訂了銷售協議,議定了保底價格。”鄧萬進介紹道。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發展新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該村明確“產業聯村,促進農民增收﹔項目帶村,壯大集體經濟﹔基礎強村,營造生態宜居﹔智力扶村,助推鄉風文明”發展戰略,讓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群眾收入持續增長,鄉村環境得到改善,鄉風文明不斷提升。

林下經濟05(思南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下經濟。圖片由思南融媒體中心提供

生態修復顯成效 繪就美麗新畫卷

深秋時節,走進青杠壩村,隻見群山色彩斑斕,新樓房錯落有致,柏油路整潔平坦,農家小院房前屋后花開正艷,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鋪展在眼前。

塘頭鎮青杠壩村地處武陵山區深處,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村,過去由於交通閉塞、土壤貧瘠等現實原因困擾著當地群眾。然而就是在這種惡劣的地理環境下,村干部一起帶領村民植樹造林、修復生態,持續探索適合喀斯特貧瘠土地發展的產業,讓村民共享生態保護帶來的發展紅利。

“之前我們青杠壩村后面的幾座大山,沒有一棵樹,都是光禿禿的,村裡的生態植被受到嚴重影響,土地也十分貧瘠,村裡沒有一股真正的水源,農業生產得不到任何保障。我們一直把生態的修復和保護作為我們工作的重點,通過全體村民這麼多年的努力,現在山變綠了,整個村庄變美了,所有的土地都能夠增產增收了。”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黨支部書記冷朝剛信心滿滿地介紹生態修復的成效。

青杠壩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提升鄉村“顏值”,讓村庄環境更美麗,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現在生活變好了,村裡的環境優美了,村民們每天飯后散散步、跳跳廣場舞,心情很愉悅。”思南縣青杠壩村村民羅亨書對現在的居住環境、生活方式很滿意。

青杠壩村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環境美了、生活好了、精神富了,過上了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山”之間轉化的幸福日子。10年來,青杠壩森林覆蓋率從過去的42%提升至如今的62%,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

“下一步,作為青杠壩村將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讓良好的生態給青杠壩老百姓在產業方面帶來快速的發展路徑,讓青杠壩村的農業產業、農副產品加工、生態農庄、鄉村旅游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讓青杠壩村的老百姓通過生態促進發展,讓發展給老百姓帶來資源,讓資源變為我們老百姓的幸福財富。”冷朝剛說,良好的生態給村民帶來的蝶變效應是無窮無盡的。

林下經濟(思南融媒體中心供圖)

林下經濟。圖片由思南融媒體中心提供

如今的青杠壩村,舊貌換新顏,道路干淨整潔,農家庭院錯落有致,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廣大村民安居樂業,農村農業發展活力全面迸發。青杠壩村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奮力打造富美鄉村,讓群眾過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

珠池壩村、青杠壩村石漠化治理是思南縣石漠化治理成功的縮影,近年來,思南縣通過生態恢復、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水資源開發等項目的集成與疊加,在石漠化的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探索出了一條荒地變“綠洲”、農民增收的路子,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干部群眾參與植樹活動(思南融媒體中心供圖)

干部群眾參與植樹活動。圖片由思南融媒體中心提供

截至目前,思南累計完成石漠化治理10000畝(其中:林特產業基地4000畝),完成營造林7.8783萬畝,森林改培2.5萬畝,村庄綠化27個村寨283畝,村庄綠化覆蓋率達48.34%。有了生態資源的“加持”,思南山區生態價值日益凸顯,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再建新功。(何敏)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