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工廠化生態養魚助力綠色經濟發展

工廠化養魚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養殖模式,天柱縣合理利用水庫移民后扶資金,引進外資企業,共同組建貴州中邦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工廠化生態養魚推動天柱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打撈魚兒。
日前,筆者走進貴州中邦漁業白市基地,隻見巨大的養殖池縱橫有序,整齊排列著。在一個養殖池旁,養殖工人用漁網打撈魚兒進行稱重,而另一邊,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測試一款能增加水溶氧和降低亞鹽、氨氮等物質的超細氣泡增氧機。
“我們基地共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佔地70余畝,於2024年3月正式投產。目前我們建好了95個直徑為12米的池子,已經在66個池子中投放了50萬尾魚。預計到10月底可以出產開售。”貴州中邦漁業白市基地負責人符宏鋒介紹說。
稱重。
貴州中邦漁業總部設在天柱縣工業園區,該公司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在養殖過程中,該公司通過生物濾床、微生物制劑等技術,有效降低養殖廢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排放,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在處理廢水排放方面,該公司利用三級沉澱池,第一級和第二級養殖鯉魚、鳙魚、草魚等吃排放糞便的魚,第三級種植有淨水作用的植物,通過三級沉澱進行污水處理,構建養殖水體生態平衡,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減少水資源消耗。
沉澱池。
“總部的沉澱池處理廢水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我們白市基地目前也已經把池子建好,還有一些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中。”符宏鋒說。
此外,該公司不僅採用綠色飼料確保養殖產品安全、優質,還採用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養殖環境的精准調控,提高養殖效益。相較於傳統的養魚,該公司在產量上提升了近10倍,而在能耗和水耗上卻與傳統的養魚基本持平,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的雙贏。
安裝測試超細氣泡增氧機。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天柱縣漁業正朝著更加高效、環保、可持續的方向邁進,為構建美麗天柱、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圖/文 楊德志、伍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