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興義市大佛坊:百年老巷點燃時代“煙火氣”

2024年10月10日15:00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國慶期間,天高氣爽,燦爛的陽光溫暖地照在每張喜氣洋洋的臉龐上。沿街店鋪門前懸挂的一面面國旗和一盞盞燈籠,映紅了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1、社區文藝匯演。

社區文藝匯演。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大佛坊“百姓大舞台”上,20余名身著民族服飾的社區群眾演員,隨著動聽的音樂翩翩起舞,優雅的舞姿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聲和熱烈的掌聲。

“興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這幾天我們游覽了氣勢磅礡的萬峰林、奇特秀美的馬嶺河峽谷、民族風情濃郁的峰林布依。現在又體驗古色古香的大佛坊,驚喜是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不虛此行!”來自上海的黃鬆先生不停地感慨,並表示下一次還要帶著全家人再來。

2、喜慶的節日。

喜慶的節日。

大佛坊荷花巷是興義市街心花園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地段,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已有200余年歷史,曾經商賈雲集,一直是商業文化中心。

當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們走雲南、下廣西、往四川、上湖南,南來北往,興義是必經之地,成為交通要道,是滇、黔、桂三省區交匯處物資集散中心。雖經歷風雨滄桑,市區裡的雲南街、湖南街、川祖街至今仍商鋪林立,繁華不減當年。

“我從小就在穿雲洞玩,和小伙伴們在后山上藏貓貓,爬樹子。現在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留下的是滿滿的回憶。”老興義人宋燕女士對過去充滿著深深的追憶。

3、時光記憶。

時光記憶。

一磚一瓦浸潤滄桑,青色石板留住印跡。大佛坊承載著老興義人無數美好的記憶,見証著這片街區的變遷與成長,飽含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沿著石板路,兩旁錯落有致的民族特色建筑映入眼帘,仿佛穿越時空,進入一個充滿魅力的民族文化殿堂。商業步行街、中草藥街、民族文創街、小吃街等老街老巷縱橫交錯。兒童的嬉鬧聲、悠揚的叫賣聲,回蕩在那磚、那瓦、那青石路的巷子裡。

文化是推動旅游的動力。近年來,興義市注重城市內涵升級打造,在這片集民族文化、旅游體驗與商業經營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既保留了古朴的民族風情,又巧妙融入了現代元素,塑造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民族特色新形象,打造民族文化新名片,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多元文化風貌的“多彩舞台”。

游客挑選民族服飾。

游客挑選民族服飾。

“興義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我太喜歡這裡漂亮的民族服飾了!”來自泰國的嘉賓被精美的民族服飾吸引著,挑了一件又一件,開心地笑了起來。

“民族蠟染飽含大自然的美,圖案中浸透著原生態韻味,特別受到游客們的青睞。”“黔之花”民族服飾創始人聶聲瓊說。

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挖掘文化資源稟賦,找准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切入點,讓游客親身體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感受跨文化交流的火花碰撞。

興義市立足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舉辦“國際山地旅游發展大會”“萬峰林峰會”“萬峰林馬拉鬆賽”等賽會,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不但周邊各族群眾積極參加,更是吸引了省內外甚至外國友人慕名而來。

“興義不僅風景優美,風味美食讓人目不暇接,一樣比一樣好吃,隻恨自己胃太小了!”來自北京的蔣剛先生面對琳琅滿目的美食,直呼過癮。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華燈初上,大佛坊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燈火輝煌的美食一條街,彌漫著特色小吃的香氣,各式各樣的特色小吃攤前人頭攢動。

歷史讓城市留住記憶,美食讓人們記住鄉愁。

保家老店、洪氏蛋糕、舒記杠子面等百年老店,芭蕉芋粉、五色糯米飯、沖沖糕、刷把頭、糖水涼粉、盒子粑、豆沙粑等民族特色小吃讓人們眼花繚亂,味蕾大開。

熱鬧的夜市。

熱鬧的夜市。

游客們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評論、一邊品賞美食,讓舌尖愉快地滿足著。逛夜市、賞夜景、享美食,享受難得的悠閑時光。

繁榮的夜生活,點亮了“夜經濟”,商業活起來了,消費拉起來了,煙火燃起來了,人氣旺起來了。

自9月14日開市以來,大佛坊已入駐商戶60余家,接待中外游客和市民近30萬余人次。

“以大佛坊荷花巷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匯聚的舞台。我們將充分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和活力,打造成為老城區的新地標,展示城市新形象的重要窗口。”興義市恆信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文/圖 陳湘飚)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