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湖區:昔日城市“邊角料” 蝶變美好小公園
2021年,觀山湖區第一個“口袋公園”——“苔園”亮相。這裡以苔蘚、溝壑、坡地為主題,為市民提供了清淨之地﹔2022年,以詩人戴望舒先生的《雨巷》為名的“口袋公園”在雲潭南路和市民見面,市民漫步在“雨巷”的石板小巷裡,尋一場詩意﹔2023年,“繡球園”對外開放,2.6萬余株的繡球花,為燥熱的盛夏帶來了浪漫的氣息,成為觀山湖區打卡地……
“雨巷”口袋公園。
“雨巷”口袋公園。
近年來,觀山湖區立足城市精細化管理,充分利用城市的閑置地、邊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綠地等,“見縫插針”建設“口袋公園”,塑造了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山水相依、城景相融的“公園城市”形態。
今年最新開園的口袋公園“喬鬆園”以宋代建筑美學為藍本,公園入口處,山門刻有鳥虫篆字體的“喬鬆園”非常醒目﹔沿著曲折蜿蜒的登山步道向上而行,便見崖旁“百鬆石”上,精心鐫刻的100個“鬆”字,濃縮了“鬆”字上千年演變歷程的畫卷……踏入園內,典雅的氣息扑面而來。置身其中,清風徐徐,鳥語花香、青草樹木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喬鬆園”山門。
然而在今年3月以前,“喬鬆園”還是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尷尬之地。
“公園前身為一塊荒地,其自然形成的階梯高差大約4至5米,不易進入,地塊內混雜著居民菜地、雜物、建筑垃圾﹔同時,垃圾池和排污井散發的異味困擾著周邊居民,改造迫在眉睫。”觀山湖區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處規劃設計科科長王興談起“喬鬆園”的“前身”時說道。
市民在“喬鬆園”閑庭信步,感受著自然的韻味。
今年3月,區綠化處通過走訪、征求轄區居民意見,因地制宜、依山建園,利用現有植物群落、補植增綠等方式,耗時5個月,建造了以宋代美學為底蘊的古典園林——“喬鬆園”。
以“喬鬆園”所在的興筑路為起點,向東是口袋公園“沐光林境”,往西是口袋公園“玉棠園”,再向北,則來到了今年的新晉打卡地“繡球園”。
“繡球園”內的繡球花競相開放。
今年5月,擁有著2.6萬余株繡球花的“繡球園”迎來盛花期,五顏六色的繡球花讓眾多市民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該園呈長條形,地處“觀山湖區十五分鐘生活圈規劃”中的“碧海生活圈試點”,與“碧海文化活動中心”“養老服務中心”相鄰,周邊既有碧海花園、中鐵閱山湖等社區,又與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相對。
“以前,這裡隻有一條健身步道,缺少停留空間和休息點。”王興說,在這栽種大片的繡球花,更多是考慮到附近居民多為“有老有少”的家庭群體,希望居民們在晨練或者夜晚納涼時,有多維度的綠化景觀體驗,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市民在“繡球園”享受親子時光。
為此,“繡球園”在以繡球花為主的基礎上,保留了香樟樹及林下草坪,並種植大吳風草、玉龍草等耐陰植物,形成開合有致的景觀意境,同時,通過設置台階等方式對起伏的地形進行處理,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
曾經的荒地經過“蝶變”,成為宋代美學古典園林式“口袋公園”﹔單一的健身步道經過提升,成為五顏六色的繡球花海。
事實上,這兩處公園僅僅是近年來觀山湖區推進“口袋公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口袋公園“苔園”。
以苔蘚造景,是“苔園”的特色之一。
從2021年至今,觀山湖區通過走訪調研、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根據需求,精心規劃、合理布局,以注重文化、美觀、功能等方式,逐步將城市中的邊角地轉換為了功能性強、景觀豐富的28個“口袋公園”,不僅增加了城市的“綠量”和質量,也為市民們提供了更多的綠色生態活動空間選擇。
口袋公園“沐光林境”。
口袋公園“貴州土話園”。
精雕細琢方寸間,轉角“口袋”遇幸福。漫步在觀山湖區的大街小巷,小而美的“口袋公園”各具特色,有的深挖文化底蘊,滿足群眾精神需求﹔有的以花為特色,讓市民賞心悅目﹔有的利用地形優勢,置身光影中如夢似幻……如今,如珠玉般散落在全區各處的“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留住了城市記憶,成為一張張城市名片,市民也在小而美的空間中,不斷提升了幸福指數。(文/陳楊 圖由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