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推動“氣象+旅游”高質量發展

氣象與旅游有何關系?二者牽手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8月28日—30日,以“注入氣象新動能·驅動旅游新經濟”為主題的第二屆氣象旅游發展大會在安順舉行。氣象與旅游業界代表、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氣象驅動旅游經濟發展新動能、新舉措,推動“氣象+旅游”高質量發展。
談經驗 促融合
氣象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密切關系,氣象資源是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核心要素。如何推動“氣象+旅游”融合發展、相融相生?在此次大會上,與會嘉賓和學者通過報告分享了對氣象旅游工作的最新思考。
大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作了題為《氣象旅游高質量發展:背景、目標與路徑》的報告,在閔慶文看來,氣象本來就是旅游的一種資源,同時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氣象的服務。“氣象+旅游”正在成為氣象資源利用和服務創新中最活躍、人民群眾最能直接感知的新領域,成為各地旅游經濟中增長最快、最富有活力的新發展方向之一。
“我們作了一個統計分析,我們用5—8月做統計,安順平均氣溫為21°C,安順逐月的風速情況也是平均風速小,且逐月變化不大。相對濕度也是對於康養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安順在5-10月份期間濕度的平均值比貴州全省要偏低一些,這是更利於康養的……”會上,中國氣象局高層次人才計劃首席專家、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旅游氣象服務首席王秀榮作了題為《氣候康養資源評價助力生態價值轉化》的主題報告,對各地該如何評估分析其擁有的康養資源,使當地的旅游業在康養氣候的推動下快速發展作了詳細的解讀。
大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項目首席科學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特聘教授高志球在題為《打造氣象保障系統,賦能低空旅游和空中救援》的報告中表示,“‘21°C的城市,360度的人生’,21°C不僅是旅游,它也利於低空經濟的發展,21°C到30°C的溫度最合適讓電池發揮它的性能。安順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水電非常豐富,我們低空經濟的發展在安順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王林帶來了《氣象賦能康養——環境與健康的實踐》主題報告﹔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陳輝作了題為《守護旅途晴空,氣象服務保衛旅游強國建設》的報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作了題為《全球變暖背景下氣候助力旅游新業態的思考》的報告……
通過一份份報告,讓大家看到旅游未來與氣象息息相關,也了解到將氣象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大有可為。
沙龍會客廳。
會上,圍繞氣象文旅工作的創新思路,還進行了沙龍討論,各地區專家、學者的精彩討論也贏得現場陣陣掌聲,讓大家了解到了“氣象+文旅”如何實現雙向賦能。
看亮點 觀成效
8月30日,中國第二屆氣象旅游發展大會進入現場觀摩階段。與會嘉賓分別走進黃果樹半邊街氣象監測服務站、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進行現場觀摩,實地探索氣象與旅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成效。
行駛途中,工作人員拿出雨衣讓大家穿戴好,說氣象觀測站點告知黃果樹大瀑布景區正在下雨。
與會嘉賓走進黃果樹半邊街氣象監測服務站觀摩。
來到黃果樹半邊街氣象監測服務站,果然下起了雨,一塊屏幕顯示著當天氣象的相關數據,實時監測天氣的變化。
據了解,為了提升景區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安順市氣象部門在黃果樹大瀑布周邊5公裡范圍內精心布設了6個氣象觀測站點。在旅游氣象服務方面,將實時天氣預報預警接入了安旅通平台。當游客通過安旅通小程序或APP購買門票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景區的天氣預報信息,幫助他們提前做好行程規劃。同時,還在微信公眾號“安順市天氣”以及安旅通小程序上發布觀瀑指數和觀虹指數等相關旅游指數,為游客提供觀賞瀑布和彩虹的最佳時機。
廣西河池氣象局局長陸鴻生說:“你們監測站那個屏幕,特別是終端展示我覺得很不錯,真正體現了氣象賦能旅游發展,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示。”
在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嘉賓一邊參觀一邊聽講解,紛紛對這裡“氣象+旅游”的生動實踐點贊。
在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進行現場觀摩。
安順市氣象局氣象台副台長蒙軍介紹:“壩陵河下游建設有九要素氣象監測站,還有關嶺X波段的天氣雷達,可以進行監測。在保障運動開展的同時,我們會派出服務小組到跳傘的落點進行更專業的監測和服務。”
“通過這兩個觀摩點,讓我直觀地感受到了氣象與旅游融合帶來的便利。其實不僅僅是今天觀摩的兩個點,我在安順市區散步的時候,看到安順古城周邊的智慧公交站台也可以獲取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我覺得這很好,為游客、市民提供了更為便民、智慧的氣象服務。”貴州省能源局工作人員戴啟民說。
據了解,近年來,安順市氣象局不斷完善氣象站網建設,為旅游景區提供精准、高效的氣象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237個地面氣象觀測站點,站點間距縮短至6.3公裡,實現了對安順全域的精密監測。同時,引入X波段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等先進探測設備,大大提升了旅游氣象綜合監測能力。
迎機遇 謀發展
大會上公布的全國首批氣候康養典型試驗點名單中,安順市成功入選,安順,再添一張“國字號”名片。當天,大會上還公布了貴州省2024年氣候康養最優推薦地,安順市西秀區、關嶺自治縣兩地上榜。
首批氣候康養典型試驗點啟動儀式。
作為避暑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安順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夏季平均氣溫21℃,全年舒適期超過9個月,又被稱為“21℃的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穩定在99%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含量高達2.8萬個以上,是無可比擬的“天然大空調”“綠色大氧吧”。安順不僅擁有聞名中外的黃果樹大瀑布,還有“中國最美水溶洞”龍宮、世界唯一的屯堡文化、“全球獨特的化石寶庫”關嶺地質公園和即將竣工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等一批世界級旅游資源。
近年來,安順市全力推進安順一流旅游城市建設和黃果樹世界級旅游景區建設,大力推動“氣象+旅游”融合發展和雙向賦能,持續唱響“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大力發展康養旅居、避暑房產等氣象旅游新業態,先后榮獲“全國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國氣候康養典型案例”等榮譽稱號,“冬去三亞、夏到安順”正在成為旅游新風尚。
此次入選全國首批氣候康養典型試驗點,對安順市來說既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為了更深入地推進氣候康養旅游的發展,大會上還發布了《21℃城市-安順氣候康養旅游白皮書》和《黃果樹特色旅游康養白皮書》。這兩部白皮書詳細闡述了安順市在氣候康養旅游方面的資源優勢、發展策略和未來規劃,為安順市的氣候康養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支持。
大會上還發布了《21℃城市-安順氣候康養旅游白皮書》和《黃果樹特色旅游康養白皮書》。
據了解,安順市將以此次大會的舉辦為契機,認真吸收各位領導和專家的真知灼見、崇論宏議,充分學習各地先進理念和做法,積極探索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途徑,大力推進“氣象+旅游”融合發展。(文/陳婷婷 圖片由安順市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