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人物】陳開良:播撒法治種子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49歲的陳開良,現任赤水市長沙鎮長興村黨支部副書記、長興村“法律明白人”。參加工作以來,他以腳步丈量土地,以真情服務群眾,以實干書寫擔當,積極參與法治宣傳、矛盾調解、產業發展等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法律明白人”的責任,成為法治宣傳的“帶頭人”,群眾身邊的“知心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中學畢業后,陳開良便外出打工,學習和積累了許多創業經驗,2013年,長興村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務工,土地大量閑置,“老齡化”嚴重,村民的收入普遍較低,面對這種現狀,作為黨員的陳開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改變村裡的貧窮面貌,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這個信念在他心裡默默生根。
經走訪,陳開良發現,長興村光照充足,土壤鬆軟,非常適合種植葡萄:“種葡萄,說干就干!”他前往重慶、四川等多地進行考察學習葡萄種植技術,經過充分試種后,堅定了發展葡萄產業的信心。隨后,陳開良動員周邊村民一起種,但都被拒絕。
2014年,他流轉土地10余畝開始種植葡萄,當年他就迎來了一次“大豐收”,他種植的葡萄因原生態、品相好,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收入達到8萬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這是陳開良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看到葡萄基地的前景后,陳開良又流轉了20畝土地,擴大了種植規模。村民看到有收益后,也主動參與到葡萄基地的工作中來,學習葡萄的種植、管理技術。
到2021年,一棵葡萄樹平均收入已達300元左右,葡萄園全部收入約20萬元。
每年葡萄採摘時節,葡萄基地都會吸納周邊的村民來此務工,每天可以領到100-150元不等的收入,帶動周邊群眾就業20余人,務工增收6萬余元。
自發展葡萄種植以來,陳開良堅持“綠色優先”“生態保護”的發展理念,使用物理方式驅虫、採用人工方式除草,看似“費時費力”的生產方式,實則是對尊重自然、崇尚法治的生動實踐,他堅信“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原生態,無公害換來的是市場的肯定,是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除自己踐行法治的經營理念,陳開良還會向務工的村民、同村的群眾宣傳自己的經營理念,教育引導他們要嚴格按照農產品種植標准,不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品,確保食品安全。
在他的帶領下,綠色生產成為村民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不僅在葡萄種植基地是這樣,已經延伸到其他農業生產當中,村民綠色經營、以質取勝觀念得到有效提升。
在長興村葡萄基地,隨處可見的法治廣告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將誠信經營、文明鄉風、遵紀守法等元素通過綠色廣告牌的方式進行展示,讓村民和採摘的游客在勞作和游玩過程中感受法治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律素養。
陳開良作為村裡的“法律明白人”,同時也是村裡的副支書,聽取村民訴求,收集社情民意,是他的工作。為了更加精准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所想,他依托葡萄基地,創新推出“葡萄夜話”,結合市域社會治理、新時代文明實踐、“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等主題,由鄉村黨員干部帶頭參加,通過“夜憶歷史謀發展、夜講政策解矛盾、夜悟思想辦實事”,廣泛征集問題需求,搭建鄉村干部群眾的多元共治平台。
村民在每天農忙過后,聚集在葡萄架下,陳開良一起話家常,聊政策。在他的身上,有一本民情日記,上面詳細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民情訴求,每一頁都記錄著村民提出的問題,提問時間、是否解決、解決進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在他的努力下,一件件切實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題在茶余飯后的夜話中得到了匯總和解決。2023年以來,收集各類民生問題20余件,幫助解決群眾困難10余個。
他所開創的“葡萄夜話”,有效解決了“白天干部下村,群眾地裡干活﹔晚上干部回鄉,群眾收工回家”的時間錯位問題。通過走進農家與群眾交朋友、嘮家常、聽意見,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讓群眾真正了解和認可“法律明白人”,有效增強了“法律明白人”的影響力,成為長沙鎮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張亮麗名片。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陳開良既擔任“法律明白人”,又兼任人民調解員,他經常奔走在村裡的各個角落,積極主動詢問村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發現存在於萌芽階段的矛盾隱患,無論是常見的婚姻家庭矛盾還是疑難的山林土地糾紛,他都能總能趕在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穩控調解。
2023年至今,陳開良處理各類矛盾糾紛4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在陳開良和其他“法律明白人”的共同努力下,長興村矛盾糾紛逐年下降,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近年來,長興村沒有發生到省、市、縣上訪事件,沒有發生刑事命案。(貴州省司法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