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實施宜居農房改造 避暑旅居“趁熱”升溫
這個夏天,息烽避暑旅居“趁熱”升溫:從息烽南望山麓到烏江河畔,“南山北水”鄉村民宿品牌異軍突起﹔“英子小院”“芳華裡”等“村房短住”旅居新業態不斷涌現﹔曾經的“蔬菜專業村”,石硐鎮前豐村避暑旅居釋放新活力,吸引上百名重慶游客前來避暑。
“爽爽貴陽·紅色息烽”旅居帶火熱的背后,離不開息烽縣宜居農房改造和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據統計,目前息烽共有43個村發展旅居產業,發展旅居農戶179棟,共有房間1748、床位2796個,今年以來共接待旅居游客4120人次。
讓鄉村更有“顏值”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涼爽的氣候條件,我把自家房屋打造成了民宿。”最近,永靖鎮黎安村村民戴燕臉上笑開了花。依托宜居農房改造,她家正在進行房屋牆體立面補修,對房屋周圍進行了美化靚化,牆體彩繪了當地特色產業“柿子”圖案,並修建了花池,種上了花草,環境更加舒適。
美麗的鄉村。
宜居農房改造啟動之初,息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工作組深入各村調查摸底,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入戶走訪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根據當地文化底蘊、民族風情、自然景觀,以保留農村原有風貌為基准,強化宜居農房與時代設計相融,制定詳細實施方案,為群眾提供了多種宜居農房改造可選樣本。
“原來不知道會被改成什麼樣,現在施工圖紙都是按照我們想要的樣子來設計的。”可以在房前屋后實施菜園、果園、花園“三小園”建設,庭院還可以種植幾棵果樹,或搭建簡易瓜棚、葡萄藤,接地氣的中式庭院,透出幾分生機與活力。
息烽縣採取“主房修繕+庭院美化”模式,今年計劃完成宜居農房改造2850戶,現已完成1508戶。
補齊農村人居短板
“外出多年,房屋年久失修,出現了安全隱患,多虧鎮、村干部幫助我改造了農房。”養龍司鎮荊江村村民廖其剛說,新改造的農房安全穩固、功能齊全,極大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適度和幸福感。
在開展農房全面摸底調查中,一些戶主長期外出,導致時間一長住房成了危房,成了這些村民的一塊心病。息烽縣堅持危房改造與環境提升並重,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村危房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危房改造台賬,實行“一戶一檔”管理,通過拆除危房並實施改造,讓群眾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危房改造前后。
今年,息烽計劃拆除農村危房330棟,現已拆除202棟。計劃完成危房改造98戶,在統一規劃設計基礎上,邀請村民全程參與改造建設,已完成改造57戶。
激活農村“沉睡”資源
走進息烽縣永靖鎮坪上村,一幢幢村居煥然一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康養避暑。
“我這房子是閑置房,拿出來給村裡投資,給我裝修好,打造成旅居民宿,我還可以參與分紅。”近年來,坪上村結合息烽“又見南山”系列精品民宿建設,對該村牛角井組村民張芝發住房進行了簡易裝修,改造了衛生間、廚房等配套設施,並綠化美化了庭院,吸引游客爭相入住。
改造后的民宿。
據縣住建局副局長吳金忠介紹,今年全縣共改造7棟閑置農房,用來發展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等特色產業,預計每年可帶動當地村民增收10萬余元。
提升農村工匠技能
“旅居農房建設和管理是一門學問,通過培訓,我知道該怎樣管理好自家房屋。”今年5月,石硐鎮難沖橋村村民余江參加了全縣組織的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后,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很有信心。
培訓班開班儀式。
建筑工匠是農村宜居農房改造的主力軍。為了讓農村建筑工匠吃上“技術飯”,端好“致富碗”,息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訓,參訓人員涵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累計組織培訓農村建筑工匠530余人次。在宜居農房改造過程中,優先選聘當地村民和農村建筑工匠536人,實現人均增收2萬余元。
結合農村“五治”工作,息烽還積極開設農村“治房”課堂暨農村建筑工匠培訓。通過制定培訓計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授課,採取理論講解與現場操作示范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嚴格考試制度,加強后續跟蹤與服務,提高參訓人員技能水平,為農村宜居農房改造提供了人才保障。
“通過宜居農房改造,不僅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也為群眾找到了拓展增收致富的路子。”息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吳偉表示,息烽縣將加大農村宜居農房建設投入,加快旅居產業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圖/文 息烽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