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專精特新“小巨人” 農信助力“精而強”

60萬畝標准化生態茶園、30萬茶農、7.21萬噸茶葉年產量,產值76億元﹔220萬噸糧食年產量,20萬畝優質稻基地,年產值15.8億元﹔1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在支持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金融主力軍作用的湄潭農商銀行,以年均20億元的持續信貸投入,托起了作為湄潭縣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的茶產業和糧油產業,助力新材料領域攻關,茶葉種植面積和茶產量連續四年全國第一位,糧食加工企業規模西南地區最大,納米磁性材料研發生產領跑全國。
“跋山涉水”的陪伴:敬世界“一杯好茶”
茶,是湄潭的“金招牌”。
自2002年湄潭將茶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以來,上下發力、產業聯動、農旅融合,以茶為媒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湄潭成功走出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調研。
從鮮茶青到成品茶,一頭是茶農,一頭是茶企,如何讓這條茶產業鏈順暢地運轉起來?答案是:金融支撐。湄潭農商銀行立足於湄潭茶產業實際,創新金融產品,打好服務組合拳,全面支持茶苗到茶葉全產業鏈發展,從農戶到企業,從田間到茶桌,助力湄潭茶產業發展。
成立於2001年的湄潭栗香茶業有限公司就得益於湄潭農商銀行的一路相隨。栗香茶業良種茶苗繁育與推廣、茶園基地建設、茶葉研發與生產加工、茶葉品牌打造與銷售為一體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貴州省科技小巨人企業。
“一般三四月,公司會向農民收購茶青,制作湄潭翠芽銷售,銷售回款再用來支付茶青的貨款。”栗香茶業董事長譚書德介紹。公司想盡快結清茶青貨款,但由於日常茶葉生產、設備維護、工資支付等都是不小的消耗,加上經濟回暖,海外出口訂單增加,急需流動資金周轉。正當企業犯難時,湄潭農商銀行拋來了橄欖枝。
助黔茶出山,翠芽出海,對於栗香茶業以及貴州印象、妙品栗香、湄潭翠芽、遵義紅茶系列品牌,湄潭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十分熟稔,呵護這片茶,點綠化成“金”,湄潭農商銀行責無旁貸。
“我們根據調研情況,認為企業貨款回流比較穩定,便為企業申報貸款2800萬元,優先解決企業資金難題,讓茶農早日收到茶青貨款。等款項歸還后,我們還將根據企業設備更新的需求,再提供相關信貸服務。”湄潭農商銀行營業部客戶經理王德興說。
23年來,湄潭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對栗香茶業信貸支持由起初的800萬增加到目前的2800萬元,公司銷售額也由當初的不足2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5億元,出口額達2800萬美元,成功將“貴州茶”打造為“世界茶”。
如今,栗香茶業充分發揮引領產業作用,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農業協會”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多個有機茶園基地,茶園種植面積達22618畝。
在栗香茶業歷程展示牆前,貴州首家實施全面質量追溯查詢系統的茶企,率先為產品標注個人身份識別碼﹔率先獲得中國農業科學院有機茶認証﹔率先實行經營改造,從夫妻店改制成為股份制﹔率先將名優茶機械化加工技術和設備在全省范圍進行推廣﹔率先提出打造“大地標”貴州高端茶……“23年來,湄潭農商銀行對栗香茶業的支持一路相隨,服務可以說是全方位、保姆式的……”栗香茶業董事長譚書德感激地說,哪怕在茶葉價格波動較大、茶葉出口標准提升、茶企生產經營遭受極大困難之時,湄潭農商銀行也一直力挺,始終如一。
“爬坡上坎”的推力:獻貴州“一碗好米”
米,是湄潭的“金飯碗”。
湄潭縣大力發展以茅貢米為代表的地方特色高端優質米產業,在稻米產業上做文章。
“在困難時期,湄潭農商銀行對我們的支持和讓利力度比往年都大,企業能活過來,能有現在的欣欣向榮,農商銀行功不可沒。”每每談及這些,貴州茅貢米業董事長周建華總是難免心生感慨。
讓周建華記憶猶新的是,2022年在消費能力下降、生產工人緊缺,茅貢米業遭受損失,陸續有銀行向商品糧生產大戶的茅貢米業抽貸、收貸,企業發展面臨危機。在其他銀行收貸“全身而退”面前,湄潭農商銀行再次雪中送炭,堅定地為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攜手企業“共渡難關”。
調研。
茅貢米好吃,史籍亦有記載。北緯27度的陽光,湄江之水沖刷的油泥,成就了貴州好大米。90年代,伴隨市場經濟改革的浪潮,農民周建華當起了米商,他利用湄潭優質商品糧資源優勢,收購大米販運到遵義、貴陽銷售,由於資金困難,他找到了湄潭農商銀行,申請借款用於販運周轉,從此開始了“銀企合作,振興米業”的新征程。然而,大米販運利潤小、風險大,周建華就產生了建大米加工廠的想法。1997年他引進專業技術,開展水稻育苗,在湄潭創辦了茅貢米業有限公司,湄潭農商銀行實地走訪調查,一次性注入資金300萬元。
茅貢米步入良軌,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資金短缺等實質性問題。2018年,公司考慮引進大米精加工和包裝生產線,卻因擔心上馬后資金不足,遲遲不敢定奪。湄潭農商銀行獲悉后,主動派人上門調研,及時授信貸款2500萬元,為企業發展注入動能。
2021年,湄潭農商銀行又適時支持貸款3000萬元,幫助該公司投資新建廠房,建成“國內先進,省內一流”的現代化大米精加工和生產基地。走進貴州茅貢米業,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一包包優質大米、米粉從這裡走向百姓餐桌。作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202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8億元,帶動農戶1.5萬戶,實現勞動就業210人。截至2024年6月,湄潭農商銀行累計支持茅貢米業信貸資金3.64億元,在農商銀行金融活水的滋養下,茅貢米業加強科技創新,樹牢大米品牌,從曾經的小作坊、小米廠發展成為西南自動化程度最高,擁有優質稻生產基地5萬余畝,發明專利30余件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攜手共進”的互助:促民企“一番事業”
新材料生產,是湄潭的“金名片”.
“任何高科技行業繞不開的關鍵性零件”這是對貴州鑫湄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非晶及納米磁芯材料的元器件的生動描述。鑫湄納米科技用不到十年時間,從無到有,實現了新材料領域的創新研發,軟磁材料全國領跑,公司擁有新型專利20余項,發明專利10余項,年銷售額近2500萬元。
2014年,鑫湄納米科技董事長唐書輝響應家鄉號召,毅然決定把公司從廣東中山搬回湄潭經濟開發區。搬遷始初,業務產品單一,唐書輝以前瞻性思維果斷進行創新攻關,大力拓荒實用領域,發展軍用和民用的非晶及納米磁芯材料元器件。企業的轉型發展亟須資金支持,湄潭農商銀行獲悉后,多次深入現場考察,認為新材料應用廣泛,應當及時給予資金支持。有了的資金后盾,唐書輝添了勇氣,樹了信心,立即著手進行產品研發,憑借自己多年在浙江打工學到的經驗,加上個人對納米晶帶材、磁芯磁環的專研,再次開啟了他的家鄉創業夢。如今,鑫湄納米科技已經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還遠銷長三角、珠三角,湄潭農商銀行卻始終是他創業路上的“靠山”。
隨著產業融合、科技創新,唐書輝再次瞄准前沿科技,聚焦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現在的轉型主要是關鍵環節智能化。公司准備進一批繞線數字化設備,把關鍵性環節用數字化代替”唐書輝說。對此,湄潭農商銀行加大專精特精企業的支持力度,制定服務措施、優化信貸流程,加大對產業集群和上下游供應鏈支持。由主要支持新材料生產加工向支持產前、產后環節,運輸及進出口貿易等全過程轉變,關注產業鏈上、中、下游,滿足供應鏈各環節的資金需求。正是有了湄潭農商銀行的力挺和支撐,鑫湄納米科技才能成長為新材料產業鏈企業的典范,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典型,公司150人中多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和脫貧群眾,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
十年鑫湄創業路,湄潭農商銀行始終以赤誠之心,一如既往地支持著這個成長型新伙伴,彼此共成長、互支持、同發展,結下了銀企魚水深情。“支持“專精特新”,服務“小巨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這是助力“新質生產力”提升的突破點,也是農商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的著力點,更是深入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湄潭農商銀行黨委書記唐永強感慨地說。(文/圖 時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