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飄香 帶火畢節“甜蜜經濟”

近年來,畢節市依托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大力種植蜂糖李、櫻桃、藍莓、黃桃、核桃、蘋果等特色水果,創建農產品地標品牌,積極發展舌尖上的“甜蜜經濟”。貴州省畢節市商務局相關數據顯示,畢節市外貿進出口總額持續增長,今年1—5月,畢節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96億元,同比增長11.33%。蘋果、沃柑……畢節特色農產品飄香海外。
蜂糖李變身“黃金果”
“今年挂果率比去年提升了不少,從現在開始採摘期將持續一個月,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悅的一個月。”當下正值蜂糖李豐收的季節,在畢節市大方縣大壩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400畝蜂糖李挂滿樹梢,泛黃微亮的蜂糖李散發著香甜的氣息,果農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大方縣大壩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於2018年由39戶當地村民入股成立,主要經營蜂糖李的種植和銷售,以“合作社+農戶”方式,吸納當地百姓就業,帶動周邊2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15000元。合作社主要負責人秦道學說,“合作社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經常有稅務干部上門為我們講解自產農產品免稅政策,還手把手教我們電子稅務局使用方法,為我們省下不少的時間人力來搞好種植。”
針對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國家稅務總局大方縣稅務局針對企業分類分批開展網上辦稅輔導、“一對一”上門輔導等納稅輔導,組建青年志願服務團隊,積極上門講解稅惠政策,輔導企業財務人員進行規范的日常申報,對口制作稅費優惠政策清單,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藍莓園成了“培訓點”
“種植藍莓要求土壤疏鬆、通風良好、排水性能佳,濕潤卻不積水,園地有充足的水源……”日前,位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七家灣街道大灣子村300畝藍莓進入成熟季,村民們忙著搶抓農時,採摘、選品、分裝藍莓,供應市場需求。基地內,一顆顆熟透的藍莓挂滿枝頭,不僅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採摘品嘗,基地負責人石玉萍還借豐收之際向群眾傳藍莓授種植要領。
藍莓基地負責人石玉萍是赫章縣農牧局林業工程師,也是藍莓基地法人代表,赫章縣財神鎮三江源生態園藝場和貴州赫之韻農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共同作為項目實施主體,項目以種植藍莓產業為主導產業,目標是打造集採摘農事體驗、鮮果批發銷售、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養生養老、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鄉村農旅結合示范園區。
“在藍莓種植過程中,許多老百姓缺乏種植基礎知識、管理技術等,我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手把手教學。”石玉萍說,為了讓大灣子村群眾切實掌握技術,她經常在種植現場進行管理技術指導。“稅務干部也經常上門服務,向農戶宣講涉農稅收優惠政策,打消他們的顧慮。”
針對藍莓產業納稅人季節性突增的發票需求,赫章縣稅務局組建納稅服務志願小分隊,及時對接納稅人,掌握其發票需求量,並開通涉農產品“綠色通道”,通過線上辦、預約辦,及時足量將發票送到納稅人手中。
黃桃園成為“打卡地”
“這就是網上直播的那個黃桃園。”
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青杠村的休閑人家種植專業合作社裡,色澤誘人的水蜜桃、壽桃、香桃,黃桃……綴滿了枝頭。吸引眾多游客在林間自行挑選採摘,忙著拍照,打卡拍視頻。果園的工作人員忙著幫客人採摘桃子,幾位村民正搶抓時令修剪、挖溝、除草……大家各司其職,干勁十足,雖然忙得大汗直流,但內心的歡喜躍然臉上。
“基地裡的黃桃是穿著‘衣服’長大的,採收前10天左右才能拆除。每棵樹上的果實熟度不一,有的還不能脫下‘外套’。”基地負責人王連勇隨手摘下一顆大果,輕輕剝開袋子,桃香扑鼻而來。
“套袋要先上后下,先裡后外。不僅防治病虫危害,還能減少裂果數量、改善果面色澤,是提高果品的關鍵。果袋顏色也有講究,選用白袋子透光栽培,成果青紅相間,香味更濃郁﹔而在黃袋子裡長成的果實顏色統一,賣相更好。”說到黃桃培育技術,王連勇滔滔不絕:“四季有分工,秋採收、冬定枝、春護花、夏套袋……”屈指一數,王連勇和村民們一起照顧這片黃桃已有7個年頭。“果園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年僅水果套袋就需支付務工費近4萬元,種苗、花卉種植及銷售不光幫助附近幾個村的弱勢群體就業,還專門從異地搬遷的柏楊林社區接貧困群眾過來干活呢!”
數據顯示,畢節市從事種植產業的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已有12574戶。2024年,共有427戶納稅人享受,減免增值稅2163.78萬元。
在積極助力發展農村產業的同時,畢節市稅務局利用特色果林產業資源積極推進農旅結合,全力推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既讓農民的腰包鼓了,也帶動了企業發展,帶動了特色果林產業轉型升級。(童霖、聶燕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