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十年345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萬平方公裡

貴州水利:堅持系統治理 奮力書寫美麗貴州“綠色答卷”

2024年07月04日16:5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今年入汛以來,雖然出現了多次降雨天氣,但是目前沒有發現金塘村出現以前的水土流失情況。”湄潭縣高台鎮水務站的譚小紅從事水土流失治理二十多年,最欣慰的是,見証了金塘村從荒山變“綠洲”的過程。

十年前,湄潭縣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25.3%,屬於烏江赤水河上中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金塘村就曾是該縣水土流失最重的地區之一。

2015年,金塘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被納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中央和省共投入799萬元,對村裡1600公頃范圍內水土流失地塊進行了綜合整治,在坡度25度以上的山坡整地種植茶葉、喬木、灌木等,並設置截水溝、集水池等。

左圖為2015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時的場景﹔右圖為2024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場景。潘希來 攝

左圖為2015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時的場景﹔右圖為2024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場景。潘希來攝

“現在坡上的茶葉每畝每年就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像對待自家‘寶貝’一樣對待茶園,幾乎用不著我們操心了。”譚小紅說,金塘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以“水保+產業”的模式在當地成了蝶戀效應,周邊村寨也紛紛參與進來。

2015年實施的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潘希來 攝

2015年實施的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潘希來攝

“以前我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發動大家種茶葉,現在都不用發動了。”湄潭縣金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總經理劉建順欣慰地說,目前全村已發展茶葉種植7000余畝,茶園已經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

截至目前,湄潭縣累計投入1.125億元對17個小流域實施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6.4平方公裡,全縣水土保持率達76.43%,2023年成功創建了“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2021年實施的湄潭縣大溪溝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成效。潘希來攝

2021年實施的湄潭縣大溪溝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成效。潘希來攝

眾所周知,貴州多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治山植綠,建設美麗貴州,一直是貴州人世世代代的追求。

如何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找到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結合點和耦合性?

十年前,貴州水利系統找到答案!

其中,“系統治理”即是治水思路的重要部分,要求我們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理,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推動上中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十年來,貴州水利系統深入踐行“十六字”治理思路,不斷強化系統觀念,堅持以實施生態治理工程為抓手推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推動人為水土流失防治,以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土保持監測和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為抓手夯實水土保持基礎工作,相繼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意見》《貴州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貴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貴州省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構建形成了統一規劃、聯動實施、一體考核的工作格局,全省各地水土流失狀況持續好轉。

畢節地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全區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地貧瘠,是貴州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區。自從1988年“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以來,一場“戰貧斗地”的大幕從這裡拉開。

金沙縣大田鄉綠竹小流域坡改梯治理全貌。金沙縣水務局供圖

金沙縣大田鄉綠竹小流域坡改梯治理全貌。金沙縣水務局供圖

經過各級部門三十多年的努力,畢節地區以小流域為單元,推進山、水、林、田、湖、路、村統一規劃,堅持治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思路,大力實施“長治”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等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1.我們投入93億元,治理了488條小流域,完成了9568.33平方公裡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積,推動畢節地區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截至2023年底,畢節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從1988年畢節試驗區成立時的16830.9平方公裡下降到9589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達64.29%,較1988年同期提高了26.97%。

上圖為2015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時的場景﹔下圖為2024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場景。潘希來攝

上圖為2015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時的場景﹔下圖為2024年湄潭縣高台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成效的場景。潘希來攝

無論是畢節地區之變,還是湄潭縣之變,總之,都是貴州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都是推動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生動實踐。

水土保持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堅持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管理至關重要。

近年來,省水利廳不斷完善水土保持監管制度,組織修訂完善《貴州省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管理辦法》《貴州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管理辦法》,制定出台《貴州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貴州省農林開發活動水土流失防治與管理手冊》等地方標准,進一步規范全省生產建設項目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推動制度監管與技術監管相結合,是新階段貴州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徑。2017年,省水利廳依托全省大數據平台,建成“貴州省水土保持大數據平台”,通過“天地一體化”技術手段,全力推進自然水土流失與人為水土流失協同監管、靶向治理。

鬆桃苗族自治縣五七河小流域治理項目獼猴桃產業。潘希來攝

鬆桃苗族自治縣五七河小流域治理項目獼猴桃產業。潘希來攝

在貴州省水土保持監測站數據大廳裡,一個65英寸的電子顯示屏24小時監測全省水土流失狀況。“大家看,藍色的線框代表我們通過衛星影像解譯的施工擾動范圍,已經超出我們批復的紅色范圍,這樣的‘疑似問題圖斑’就是要監管的對象。現在已經很少很少啦!”貴州省水土保持監測站工程師姚飛一邊指著大屏,一邊介紹說。

從姚飛的字裡行間裡,已經透露出全省水土流失監管的力度之大。除此之外,近年來通過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監管機制,完善水土保持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和激勵懲戒機制,進一步規范了全省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018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省生產建設項目人為水土流失活動監管的全覆蓋。

織金縣桂花小流域治理成效。姜杰攝

織金縣桂花小流域治理成效。姜杰攝

筆者從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獲悉,下一步貴州將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水庫消落帶水土流失治理、喀斯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途徑等研究工作,逐步探索貴州水土保持新路徑。

十年來,貴州在水土流失治理過程中,累計投入344.93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782.11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率達74.42%,實現了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的“雙下降”,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提升,且連續5年在全國水土保持評估中獲“優秀”等次。

近日,筆者從省水利廳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省完成總投資20.36億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74.09平方公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2.47%。

如今,在貴州,“兩山”理念深入人心,“兩山”轉化成果豐碩。

7月3日,美麗貴州建設推進大會在貴陽召開,對推進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再安排再部署。這讓貴州水利人更加滿懷豪情,行進在建設美麗貴州的綠色大道上,路徑愈加清晰,步伐也愈加堅定。(冉軍、潘希來)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