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思南視窗

貴州思南迎豐村:幸福畫卷次第開

2024年07月03日09:58 |
小字號

初夏的龍底江,陽光透過碧波陣陣搖曳。江畔的迎豐村,風婆娑著椒葉,椒葉躲閃著夏日,一望無垠的花椒林生機勃勃。

走進思南縣大壩場鎮迎豐村,一條條阡陌小巷干淨整潔,村民一張張笑臉溫暖人心,濃濃的美麗鄉村氣息扑面而來。近年來,迎豐村立足自身優勢,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堅持把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培育新風有機結合起來,激發鄉村活力,一幅獨具魅力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村民們在採摘花椒

村民們在採摘花椒。

產業旺:山溝溝闖出致富路

早上8點,村民陳德花就忙著向制鞋加工廠裡趕,現在正值訂單生產旺季,陳德花每天都會提前上班,想著盡快趕制這批鞋面。

“黨的政策好,工廠開在家門口,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現在生活好著呢。”看著穿著時髦的陳德花,誰也想不到曾經的她是貧困戶。2021年4月,村裡引進外貿制鞋加工企業,陳德花報名參加了廠裡的車工,陳德花工作勤奮,學習技術也很刻苦,很快就成了廠裡的制鞋好手,月工資也逐漸攀升到了三千多元。

“如何讓更好地增加村民收入,我們選擇發展農村商貿經濟作為突破口,我們利用村裡的閑置資源引入更多商貿主體來村發展,創造更多務工崗位,拓寬群眾收入渠道。”迎豐村黨支部書記張雲華介紹,村裡積極實施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進村,吸引村裡剩余勞動力就業,目前,村裡已引進企業13家,涉及食品加工、建材涂料、鞋業代工、漁具制品等行業。

“目前我們公司主要生產加工各系列漁竿、漁鉺,以及各類漁具配件裝備,年產值在300萬左右。”貴州漁舵體育公司負責人敖濤介紹,2023年7月,看中村裡獨有特色的園區資源,漁舵體育公司落戶迎豐村,吸納村民23人長期就業。

在積極引進產業進村的同時,村裡還積極申請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充分考慮迎豐村高海拔、山地多的自然特點,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迎豐村規劃發展起了特色種植產業,打造“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銷鏈接方式,助推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目前,迎豐村已種植花椒1280畝、茶葉380畝、油茶179畝,產業帶動就業每年約9000人次,利益聯結覆蓋群眾276戶。依托當地自然環境優勢,迎豐村特色農業產業初見成效。

迎豐村肉牛養殖場

迎豐村肉牛養殖場。

治理好:幸福感“原地升級”

日子富了,村民們的荷包鼓了,文明新風建設也不能落下。

迎豐村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完善村規民約,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等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廣大村民爭做移風易俗的倡議者、踐行者,積極投身到鄉村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實踐中。

“現在村裡實行庭院每天清掃,家家干淨整潔,誰家門前要是出現臟、亂、差的情況,都會被鄰居瞧不起。”村民黃安平說,在迎豐村,現在大家都自覺維護衛生環境,共同打造宜居家園。

村裡還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黨小組+村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由村黨支部統籌,通過黨小組入戶走訪、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共商會等方式,充分征求和吸納群眾意見,推進村民自治,加強村民凝聚力,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果,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基層治理成果。

“村裡的調解我們很滿意,謝謝你們,打開了我們兩家結下的心結。”前不久,黨小組在走訪中發現,村民楊昌蘭屋后路基被鄰居建房運輸車輛重壓損壞,面臨路石坍塌房屋掩埋危險,雙方引發激烈爭吵。包保黨小組對雙方進行思想教育,告知他們鄰裡之間要和睦相處,共同營造良好鄰裡環境。經調解,雙方主動言和,表示迅速展開路基修復,矛盾迎刃而解。

結合走訪收集問題,迎豐村進一步完善村級服務職責清單,創新服務形式,推出在線式、上門式、代辦式等辦事服務,將服務延伸到辦事窗口之外。同時,按照“四議兩公開”制度,將村級層面的管理、服務、權力規范公開,村級各類補助、惠民惠農事項及時公示,讓干部照單履職、心中有戒,群眾心中有數、按圖辦事。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村民緊緊凝聚在一起,鉚足干勁,基層陣地更加牢固。“現在的迎豐村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村庄環境治理、公序良俗、村庄建設等群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大大提高,村民幸福感也顯著提升。”張雲華對鄉村基層治理工作充滿信心。

迎豐村景一角

迎豐村景一角。

鄉村興,“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傍晚時分,漫步迎豐村,金色夕陽鋪滿整個村庄,隻覺山色如畫,風光迷人。沿著干淨順暢的村庄道路緩步前行,道路兩旁的花椒樹隨風飄搖……

“迎豐村是典型的貴州山區村落,耕地零散破碎,很多土地分散在山石地裡,沒辦法集中利用,在山石地裡種花椒成了村裡的單選題。”張雲華告訴筆者,迎豐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發展花椒產業,成功激活了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花椒產業椒香遠揚。

看著眼前茂密的花椒林,張雲華接著說:“我們的產業發展要真正讓群眾持續性受益,必須培養一批花椒管護專業技術人才和花椒產業工人,有了這兩條,我們迎豐村的椒業振興才真正有了基礎性的保障。”

“現在,我們的目標就是接續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經村委調研討論,張雲華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持續做大現有產業規模,將花椒種植規模再擴大500畝、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則是包裝花椒品牌,開發花椒新產品,確保群眾持續增收。

“肉牛養殖也是村裡產業振興的重點,力爭今年存欄突破300頭,要積極流轉養殖場區周邊土地種植飼料,優先收購脫貧戶飼草料等農產品,通過‘筑巢引鳳’的肉牛養殖模式,發展肉牛產業的同時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真正推動鄉村振興。”談及未來發展,張雲華信心十足。

村民在漁具制品企業上班

村民在漁具制品企業上班。

“產業要多點開花,村裡還要加快發展黃牛養殖、生態茶、環保建材等產業,村裡還要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的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進一步增強鄉親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張雲華說。(圖/文 黎之義)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