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方寸地”變“聚寶盆” “庭院經濟”助振興

近年來,仁懷市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改善環境和富民興農的抓手,積極探索“庭院+”發展模式,大力引導農戶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發展果蔬花卉及家禽飼養,盤活院內閑置資源,實現從“環境美”到“內涵美”,再到“產業興”。
潘克煌庭院裡的盆栽。
走進仁懷市長崗鎮藺田村村民潘克煌家的院子裡,整齊排列的盆栽和多肉植物令人賞心悅目。趁著天氣晴好,潘克煌和他的妻子正在庭院裡打理盆栽,剪枝、澆水、除草,等再長一段時間就可以售賣了。“能把愛好變成事業,既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又能掙錢,我很滿足。”潘克煌說。
潘克煌正在庭院裡打理盆栽。
潘克煌一直對花草十分感興趣,自家房子建成后,院壩一直閑置著,就想著種植點盆栽美化庭院,同時,還可以銷售。如今,藺田村的發展逐步向好,游客的增加,他的盆栽又多了一條銷路。“自從做好了庭院,不僅庭院變美了,家門口的人氣也變旺了,去年僅在庭院裡賣掉的盆景收入,就有20萬元左右。”潘克煌笑著說。
潘克煌正在庭院裡打理盆栽。
一邊庭院花草香,一邊庭院喂養忙。在仁懷市喜頭鎮雙豐村,村民盧興能正給雞舍裡的雞喂食加水。
盧興能正給雞舍裡的雞喂食。
今年,在村委會的動員下,盧興能把自家空閑的院落用來養雞,不僅使庭院得到有效利用,還可以多一份收入。“目前養殖了400多隻土雞,主要產蛋銷售,一天可以撿土雞蛋200多枚,鎮上也有專門的合作社進行收購,我們也不愁銷路。”盧興能介紹,之前一直在外務工,但放心不下家中年邁的父母。如今,他將自家空余的院壩和閑置山林利用起來散養生態土雞,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家庭農場。看著日漸長大的雞崽,盧興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盧興能正給雞舍裡的雞喂食。
庭院雖小,作用不小。方寸庭院不僅能夠成為家家戶戶的“避風港”,點綴村容的“風景線”,更能夠成為增產增收的“聚寶盆”,帶領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文/圖 羅畫畫、謝定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