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種桑養蠶好勢頭 作繭致富新“絲”路

桑蠶產業具有“見效快,回報高,資金回籠周期短,成本低,產業鏈廣”的優勢。近年來,普定縣積極探索桑蠶產業的發展模式,整合各類資源在全縣推廣。
走進貴州谷父蠶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蠶房裡,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齊擺放的5層高架子,其中有2-3層的架子上擺滿了蠶寶寶,它們安靜地趴在蠶床上,專心地啃食著鮮嫩的桑葉,為它們后續的茁壯成長以及吐絲結繭積極地蓄積力量,同時也為蠶桑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著自身獨特的活力。
連片種植的桑葉。
貴州谷父蠶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張舒舒介紹說:“我們從2021年年底種植了120畝桑樹,第二年我們就成立了這個公司,開始飼養蠶,一開始飼養蠶的時候,我們場地有限,桑樹也還沒有到豐產期,一年就喂兩批,一批喂了8張,今年是第三年了,桑樹已經成林了,一批可以養殖15隻左右。”
在發展桑蠶種植養殖的同時,貴州谷父蠶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擴建飼養場地,引進先進的設備,養殖方式也逐漸實現半自動化,提高了喂養效率,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同時,因飼養規模不斷擴大,每天需要喂養3000斤左右的桑葉,用工需求逐步增加,每天可提供15個左右的就業崗位。
工人正在給蠶喂食桑葉。
“我今年62歲了,在這個廠裡給他們養蠶,每天都付我100塊錢工資,基本上天天有工作。除了養蠶,我還可以上山去剪枝、施肥、割草,摘蠶繭。”工人高克瓊高興地說道。
眼下這批蠶是該公司今年飼育的第二批蠶子,這批蠶寶寶已經進入飼育的第七天,再過3天左右,所有的蠶寶寶將開始吐絲結繭。採訪中,管理人員張舒舒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我們按照上一批的這個產量來算的話,一張是130斤,15張可以結繭2000斤左右,價格是35一斤,我們現在這一批15張可以將近達到7萬塊錢。”張舒舒說道。
車間裡忙碌的工人。
農戶信心滿滿的背后,是有貴州眾鑫灃源蠶業有限公司作為強大的后盾。該公司作為全省首家人工飼料共育小蠶基地,以SPV項目模式積極探索推進家庭農場蠶桑養殖配套項目,還為養殖戶培育蠶種、提供技術指導、回收蠶繭,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養殖。縣農業園區還派駐干部到貴州眾鑫灃源蠶業有限公司,專門服務桑蠶產業,助推全縣桑蠶產業發展。
近年來,普定縣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逐年增加桑蠶種植養殖規模,推進產業持續發展,同時,該縣依托桑蠶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繭、絲、綢一二三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蠶蛹。
“普定縣從2017年開始種桑養蠶,規模逐年增加,自從引進山東廣通蠶種集團,技術也逐步成熟。截至目前,普定縣種植桑樹5000余畝,涉及7個鄉鎮,50余戶農戶,其中2500畝已經成林。今年,我們可以飼養2000張蠶種,生產100噸蠶繭,解決4000個勞動力的就業,實現產值1500萬元,同時帶動百姓養蠶收入800萬元。”普定縣農業園區副主任吳啟迪說。(文/圖 楊田、石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