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岩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文明實踐主題活動
包粽子、射五毒、旗袍走秀、薩卡斯獨奏……6月3日下午,在雲岩區威清門街道鯉魚社區的一個小院內,“小院生聲 與鄰同樂” ——鯉魚社區鯉魚東巷“愛鄰日”文明實踐院落文化活動正在火熱進行。
包粽子。
黨建引領,從“我端菜”到“合口味”
“咱們今天在鯉魚東巷開展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就是結合平時對咱們轄區居民的了解和需求舉辦的,盡管小區老舊、小雨淅淅瀝瀝,院裡居民們依然熱情澎湃!”雲岩區威清門街道鯉魚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李萍談到,在平常工作中她們發現鯉魚社區文藝人才、隊伍眾多,群眾也迫切需要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
節目展演。
值此端午節前夕,在雲岩區委宣傳部、雲岩區精神文明辦指導下,社區黨支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聯同轄區居民一道,組織籌備了“小院生聲 與鄰同樂”愛鄰日文明實踐院落文化活動。
據悉,雲岩區委宣傳部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整合黨建資源,構建起“黨建引領、部門協同、社會力量聯動、居民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格局。“今天的活動轄區貴州熱點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黨支部、貴陽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黨支部主動聯動,你看他們在現場為居民的手機免費貼膜。”雲岩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平常都會和轄區的互聯網企業黨支部保持密切聯系,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項目培育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強基工程,從“送文化”到“種文化”
“我們社區的居民們愛好都是比較廣泛的,有唱歌、樂器、走秀、戲曲、舞蹈、攝影等。但大家都不專業,我們也想在社區舉辦一些文化活動的時候發揮余熱,獻上大家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威清門街道辦事處鯉魚社區文化隊成員杜冬鳳說,向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反饋需要專業的老師指導后,沒幾天就有文藝骨干和她們“結對子”了。
近年來,通過實施“文藝採風”“三下鄉”“文藝進校園、進社區”等文化惠民工程,雲岩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文化產品供給日益多樣化,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升。但不管是送戲、送書、送活動,都是單向的文化輸送。
為了變“送文化”為“種文化”,雲岩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同區文聯推動各級文藝骨干和基層文藝愛好者“結對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基層文藝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示范引領、培訓和指導,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培育和提高轄區居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水平,拓寬基層文藝人才的成長渠道和空間。
“通過組織轄區居民參與文化娛樂體育方面的活動或培訓,提升其文化造血能力,讓他們在沒有外界助力的情況下,可以自己開展文化娛樂體育活動,從而達到豐富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激發基層發展內生動力的目的,這個過程就像把文化的種子種進鄉村大地,讓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雲岩區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化不僅是文娛產品,更是內化於心的認知、外化於行的習慣,僅僅給群眾“送文化”是不夠的,還必須培養群眾的參與意識、創造意識,這樣才能讓文化之花在基層持久綻放。
樂在其中,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這個地方需要再挂一些燈籠,看起來更加協調。”“把糯米、粽葉都配整齊,一會兒直接開始包就行了。”“下起了毛毛雨,這裡還需要一頂帳篷。”“記得把道路兩邊清理出來,方便大家出行。”“一會有旗袍秀,我們要提前把地毯鋪好,把舞台效果呈現出來。”......
在鯉魚東巷1號院落內,愛熱鬧的居民們正在和社區支部的委員們一道,熱情高漲地參與到“小院生聲 與鄰同樂”為主題的“愛鄰日”文明實踐院落文化活動准備工作中來。
當天,文藝表演活動在轄區“楊四郎火鍋店”老板楊文勇及隊友帶來的一場薩克斯《我們都是神槍手》表演中拉開序幕。隨后,獨唱《好人》、旗袍走秀《茉莉花》、越劇《紅樓夢 .勸黛》、新疆舞、獨唱《母親》等居民主動報名參與,精彩節目輪番登場,贏得陣陣掌聲。
“我也要上台唱兩首。”88歲高齡的老黨員鄭垣禮奶奶現場報名為居民們帶來的獨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艷山紅》,氣勢十足,開口便驚艷了全場。
“在端午和中高考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我們結合平時對轄區群眾的了解和他們的需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搭建今天這樣一個展示平台。群眾熱情參與,參與報名的有20多個節目。”威清門街道黨工委書記巫新表示,居民需要什麼就做什麼,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就是要通過開展工作、服務群眾來實現文明培育、文明教化,推動文明實踐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轉變,引導群眾由“旁觀者”變成“主人翁”,打通團結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讓轄區群眾“看得見、能感受、想參與、真點贊”。
據悉,雲岩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統籌協調、盤活資源,延伸實踐觸角,帶動更多群眾參與,真正把活動開展到群眾身邊,把對百姓宣傳的方式搞得更活,把舞台交給群眾,把對群眾的吸引力變得更大,讓基層活動更有文化味、煙火味、人情味,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逐漸讓文明實踐在群眾生活中扎根生長。(圖/文 趙倩倩、周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