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思南視窗

貴州思南:以“人才協作”續寫“山海情”

2024年06月03日16:56 |
小字號

思南所需,東莞所能。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東莞市塘廈組團(塘廈鎮、茶山鎮、橫瀝鎮)與銅仁市思南縣攜手同行。兩地積極圍繞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多領域拓展搭建協作平台,深入開展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通過黨政領導互訪、專業技術人才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批“帶不走、留得住”的人才隊伍,推動兩地東西部人才協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幫扶教師黃杰光在下鄉支教過程中進行課程演示

幫扶教師黃杰光在下鄉支教過程中進行課程演示。

結對共建聚合力 人才共育促發展

知識改變命運,人才鑄就未來。在東西部協作的真情奔赴路上,人才協作是重頭戲。

2021年以來,東莞塘廈組團、銅仁市思南縣組織開展黨政干部、專技人才雙向挂職交流,不斷促進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持續加大東西部協作人才交流力度,塘廈組團共有65名黨員干部、醫療、教育領域專家到思南“傳經送寶”﹔思南縣選派74名黨政干部、技術人才前往東莞學習先進理念和技術﹔依托東莞資源優勢,舉辦鄉村振興干部培訓班9期1737人次,鄉村振興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11期625人次,兩地共同育才,鍛造協作“鐵軍”。

塘廈組團在思南共落實鎮鎮結對幫扶7個,村村(村企)、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村共91個,結對幫扶學校7所、醫療機構4家,共同推動人才交流工作邁向新台階。

為加快人才交流提質增效,2021年以來,塘廈組團持續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人才交流和干部人才培訓,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260萬元,實施人才交流培訓項目6個,有效推進人才交流向上向好發展。

思南縣第三中學學生在東莞塘廈組團幫扶教師李春明指導下開展訓練 (1)

思南縣第三中學學生在東莞塘廈組團幫扶教師李春明指導下開展訓練。

組團式幫扶 提升縣域醫療能力

“你把鏡子對准那個位置,太近了,退一點。”在思南縣人民醫院手術室內,來自東莞塘廈組團的醫療幫扶專家董雲正在指導該院婦科醫生用宮腔鏡冷刀技術給患者進行手術。宮腔鏡冷刀技術是2023年8月底董雲到思南開展醫療幫扶后帶來的新技術之一。

董雲介紹,傳統的宮腔鏡手術一般用電切來做,或多或少會對子宮及內膜產生熱損傷,而宮腔鏡冷刀技術使用的手術器械不通電,是醫生手裡的“冷兵器”,不會產生高溫,沒有電熱損傷的風險,不會對內膜組織產生灼傷,最大限度地保護子宮內膜,減少術后宮腔粘連的風險,保護女性生育功能。

和董雲同一批到思南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開展幫扶工作的郭俊光從醫二十余年,有著豐富的外科診治經驗。來到思南以后,他積極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資源優勢,帶領該院脊柱外科開展斷指再植、皮瓣移植、血管神經顯微修復等新技術,實現了思南縣人民醫院手足顯微外科技術“零”的突破。

“斷指再植手術,是將完全或不完全斷離的指體,在光學顯微鏡的助視下,將斷離的血管重新吻合,徹底清創,進行骨、神經、肌腱及皮膚的整復術,術后進行各方面的綜合治療,以恢復其一定功能的精細手術。”郭俊光說,以前這類手術需要前往市裡的醫院治療,現在當地醫院就能治療,不僅為患者節約了途中耗費的寶貴治療時間,還降低了就醫成本。

為了讓大家盡快掌握並熟練顯微操作,郭俊光不僅制定了完整的顯微技術培訓計劃,而且還個人出資為脊柱外科購買了一台教學顯微鏡,以“師帶徒”的形式,對青年醫生開展理論授課、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手術示教、手術指導等精准幫扶工作。

“郭老師幫扶我們脊柱外科以來,對手外和神經血管吻合做了大量的技術改進,對我個人來說對手外顯微外科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和提升,一些簡單的神經血管吻合手術都能進行獨立的手術吻合。”思南縣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住院醫師張玉銘說。

一直以來,東莞市塘廈組團通過“團隊帶團隊”“專科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等多種模式,傳授全新思路和診療技術。自開展莞思協作以來,先后有內科、外科、婦科、影像科、脊柱外科等12名東莞醫療專家赴思南開展醫療幫扶工作,他們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我們來了之后,開展的新技術有顯微外科的斷指再植、婦科的單孔腹腔鏡和宮腔鏡等一系列新技術,通過講課、手把手地帶教做手術,目前本地的二線醫生、一線醫生都能夠獨立操作完成。”東莞塘廈組團幫扶思南醫療專家團隊組長董雲說,希望把這些新技術真真正正地留在思南,助力思南縣醫療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讓思南的人民群眾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先進的醫療理念和技術。

郭俊光(右)在思南縣人民醫院開展常規顯微外科手術:顯微鏡下行血管、神經縫合術。

郭俊光(右)在思南縣人民醫院開展常規顯微外科手術:顯微鏡下行血管、神經縫合術。

“輸血”變“造血”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春華秋實,碩果盈枝。

在思南縣第三中學的操場上,東莞市塘廈組團教育幫扶教師李春明老師將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實在體育課堂教學當中。他通過講解和多方位的示范,在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帶領學生分組練習,完成步型和手型動作要求,讓學生逐步掌握短跑、排球等運動項目的基本動作要領,嚴謹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愉快學習相得益彰。

體育之前是我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短板,但是在這半年多的體育學習過程中,在李老師悉心地教導下,我慢慢發現了體育中的樂趣,特別是對短跑這項運動,以前就知道是鉚足了勁往前跑,現在學到了起跑的姿勢、途中跑、沖刺跑等技巧。思南縣第三中學學生李予馨高興地說,現在每次體育課練習50米短跑,成績都能接近7秒左右。

體育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促進大腦發育,而且可以調節情緒,保持身心健康。“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創造愉悅的課堂氛圍,通過游戲和運動,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來到思南縣第三中學開展教育幫扶工作之際,李春明已經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育人藍圖。

“我上課的主要方式一個就是以大小方陣為主,這樣更有利於讓更多的學生看到老師的示范,老師也能更好地一個一個小組去指導教學﹔另外一個就是分層教育,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讓學生向前進步。”李春明介紹道。

“輸血”固然重要,“造血”更是固本之策。姚金玉是東莞市塘廈組團赴思南縣田秋小學的幫扶教師,也是東莞市塘廈組團幫扶思南教育小組組長。她深知,要想讓教育幫扶取得長效,就必須培養出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於是,她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結合思南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班主任專業培訓講座,有效推動推進思南縣班主任隊伍建設,為鍛造出一支師德高尚、專業能力強、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這個講座一共有5期,主要以‘學生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教學管理’‘主題班會設計與實施研討’等內容為核心,通過互動交流、案例分析、培訓游戲等形式,幫助班主任更新育人理念,確立科學育人目標,提升班級管理能力和水平。”姚金玉說,思南縣教育管理者的情懷和決心、老師們求學若渴的態度,讓她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自己開展幫扶工作的信心。

東莞塘廈組團醫療幫扶專家雷麗萍(左)在工作中 (2)

東莞塘廈組團醫療幫扶專家雷麗萍(左)在工作中。

經過多年耕耘,東莞市塘廈組團教育幫扶團隊基於思南縣教育實際,在教育理念轉變、學校德育提升、課堂教學規范等方面下功夫,將扶智與扶志作為治本之策。

“我們積極開展了各種培訓、講座和示范課多達五十多場,受益的師生達七千多人,指導師生參加縣級以上的比賽三十多人次。”姚金玉介紹,通過教育幫扶團隊的努力,不僅為當地的師生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方式,也激發他們對教育的熱情和追求。

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一件件暖心的舉措,一組組殷實的數據,為思南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直觀地展現了東西部協作的扎實成果和生動實踐。

東莞市塘廈組團幫扶教師李春明在給學生上課

東莞市塘廈組團幫扶教師李春明在給學生上課。

山海不為遠,攜手奔未來。在筑夢未來的新征程中,東莞、思南將攜手奮進,堅定走好“山海路”、持續念好“山海經”、同心唱好“協作曲”,共筑振興之路,全力以赴續寫“山海情”新篇章。(文/陳敏 圖/孫磊)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