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沿河視窗

沿河:茶農將“白葉一號”“感恩茶”種成“黃金芽”

2024年05月30日14:31 |
小字號

“我們也種茶致富了!”近日,沿河自治縣中寨鎮三會溪村,村民楊勝強高興地告訴筆者,他今年賣茶青已收入十多萬元。

2018年7月,種茶致富后的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的“白葉一號”茶苗“遠嫁”武陵深處的貧困縣沿河,在中寨鎮三會溪、大宅、志強3個村建成1200畝茶園。

中寨鎮山高、坡陡、路遠、地貧。6年前,三會溪村隻有通村的毛坯路,大車小車都進不來。村民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收益較低,生活艱難。

隨著“白葉一號”到來,窮山村迎來改變。

黃金芽

黃金芽。

種茶對中寨鎮群眾而言是新鮮事。由於此前沒有種茶經驗,村民不懂種植技術,受捐村便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土地進行統一種植管理。

“白葉一號”受到沿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當地通過整合項目資金,著力完善茶園配套設施,加大扶持力度。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黃杜村等還派來技術人員進村指導,幫助村民提升種植、管護、加工技術。

2022年,茶園初見效益。為更好帶動村民增收,合作社將茶園承包給村民,三會溪、大宅、志強3個村的116戶村民,從合作承包茶園當起“茶老板”,家家有了茶收入,有的農家甚至一年收入幾十萬元。

茶園

茶園。

楊勝強就承包了32畝茶園,去年賣茶收入達到20萬元。如今,他不僅住上新房子,還開上小轎車。他忍不住感嘆:“我們像黃杜村一樣,也種茶致富了!”

“去年,我們村的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1.8萬元!”志強村黨支部書記張勇說,種茶不僅讓村民富起來,還讓山綠了、村美了、生活環境更好了。

近年來,當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著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實施產業配套工程,推進住房改造及村容村貌整治,鄉村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6年前,志強村隻有一條通村的毛坯路,如今出村大道就有五六條。

中寨鎮還以“白葉一號”茶產業項目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生態茶產業。目前,該鎮已建成茶園10800畝。全鎮11個村種植茶葉,受益群眾達三千一百五十多戶1.4萬余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

此外,該鎮還建成6個茶葉加工廠,引進兩家茶葉龍頭企業,成功打造“屾山”等茶葉品牌,並不斷拓展市場,完善產業鏈,提升茶葉附加值。沿河“白葉一號”的知名度、影響力持續提升。

“從‘零產業’鄉鎮到‘萬畝茶鄉’,中寨鎮的變化離不開‘感恩茶’。”中寨鎮黨委書記田洪波說,“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強基地、拓市場、鑄品牌,讓茶葉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圖/文 朱邪、楊聰)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