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貴州省分行:金融“活水”澆灌團結進步之花

貴州,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元民族文化在這裡碰撞、共生、共榮,造就了“多彩貴州”,它們是貴州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貴州鄉村振興的動力。
在黔山秀水間,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聚焦各族群眾金融之需,將金融動能注入發展“毛細血管”,並肩共拓特色產業發展之路、攜手共揚文化“出海”之帆、同行共擎公益幫扶之旗,在山水之間舞動最炫民族風,共話民族大團結。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當建行邂逅“多彩貴州”,汩汩金融“活水”滋潤民族山鄉,在大山深處古村古寨,一幅具有貴州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和美新畫卷徐徐展開。
傾斜資源 “貸”動文旅產業強勢出圈
5月,黔貴大地落英繽紛、綠意盎然,在風和景明裡與初夏貴州撞個滿懷——打卡荔波小七孔,著布依族服飾旅拍現實版“綠野仙蹤”﹔游西江千戶苗寨,看吊腳樓前盞盞燈火似踏入“千與千尋”的夢幻世界﹔走進“千面”梵淨山,與土家阿妹攜手相約探秘“天空之城”……
“寶藏貴州”,文旅“出圈”,探究其中奧秘,多元民族文化特色是貴州旅游持續井噴的重磅加分項。
根植地方,建行貴州省分行抓住苗族姊妹節、水族端節、仡佬族敬雀節等民族特色旅游“流量”機遇,將信貸資源精准向民族旅游產業傾斜,大力開展民俗文化體驗、換裝旅拍、鄉村體育、鄉村研學等項目,以金融之力促進貴州省民族地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也讓“千節貴州”文旅品牌更閃亮。
貴陽市烏當區馬頭村便是成功接住這波“流量”的少數民族村寨之一。該村布依族人口佔九成,當地村民結合民族特色,紛紛盤活閑置房屋經營起農家樂、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游客多了,隨之而來的景區業態復雜、投訴增多等問題暴露出來了,好在有建行貴州省分行相助。”馬頭村村干部羅春伍說。
針對景區管理痛點,建行貴州省分行借助金融科技上線生態旅游平台,以“景區+”理念打開發展新格局,通過搭建智能金融服務生態圈,讓景區管理方形成對轄內商戶現場銷售、委托代銷、行業包銷模式等統一管理。
建行貴陽金陽支行上門為民族餐飲店提供收款碼牌辦理服務、金融知識宣講服務,以金融行動支持民族特色產業發展。
美景與美食向來是形影不離的“雙生花”。以金融之力激活旅游景區新動能的同時,該行還把民族特色傳統美食產業納入其支持文旅產業版圖,加大多樣化金融供給,開發專屬普惠產品,全力護航深閨中的民族特色美食飄香海內外。
夜幕降臨,貴陽市南明區護國路醉苗侗凱裡酸湯魚甲秀樓店內人聲鼎沸,苗侗歌舞悠揚躍動,紅亮飄香的特色酸湯翻騰不息,肥美亮白的魚肉浸滿釅香的辣椒蘸水美味誘人。
“逢節假日,來店裡吃飯的外地人居多、客流量也大,眼看企業發展迎來新機遇,店鋪現金流周轉卻出現問題,關鍵時刻,建行貴州省分行送來‘及時雨’。”看著店內賓客滿座的熱鬧場景,負責人王家敏樂得合不攏嘴。
王家敏的酸湯魚事業紅火背后離不開建行貴州省分行支持。多年來,建行貴州省分行依托其店鋪信用、經營流水等資信,指導王家敏通過“惠懂你”APP線上申請“小微企業信用快貸”,目前該行已為王家敏的店鋪授信300萬元。資金到位,為酸湯魚在消費熱潮中保持熱度添注金融“輔料”。
放眼全省,貴州牛癟火鍋、烤乳豬、魚包韭菜、油茶、小八碗……一大批滲透著民族文化氣息的少數民族傳統美食,在建行貴州省分行金融“精烹細作”中歷久彌香、回味悠長。
游古鎮、逛老街、品美食……建行貴州省分行新金融一頭銜接民族村落、一頭護航黔地民族美食,串起的是少數民族群眾美好生活……
創新打法 巧化山地資源為產業優勢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貴州地形地貌的真實寫照。
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劣勢也是優勢,如何以金融之力助民族地區化劣勢為優勢繼而轉化為勝勢,考驗著金融機構的智慧與擔當。
聚焦民族地區產業特色,建行貴州省分行以金融為筆精彩作答,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將金融資源引流到民族村寨廣袤田野,大做民族“土特產”文章,助力民族地區特色產業茁壯成長。
立夏過后,榕江縣雅直生態百香果種植示范基地的百香果進入生長關鍵期,基地內工人穿梭其間,忙著對百香果除草施肥、澆水、殺虫,搶抓時節做好護理,為百香果增產增收做足准備。
“百香果是我們侗家人的致富果,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多虧了建行貴州省分行的幫助。”百香果“土專家”侗族村民老楊看著眼前成片的果園說:“建行貴州省分行為我家特意訂制了‘富農產業貸’並授信44萬元,現在果園發展不愁了。”
建行貴州省分行“活水”灌入果園,“甘露”也流進老楊心田,老楊的故事只是建行貴州省分行支持貴州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的一瞥。
立足地區實際和發展階段性特征,建行貴州省分行主動融入民族地區新發展格局,搶抓民族地區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機遇,充分發揮該行綠色金融優勢,為一個個綠色項目注入澎湃的綠色金融動能,想方設法助民族地區化地理劣勢為產業優勢。
在都勻市苗嶺雲霧山區,一台台風力發電機成排立在山頭,扇葉隨著山間清風不停轉動,將無限“風光”綠電送進千家萬戶。
追“風”逐“日”背后,離不開建行貴州省分行相助。中廣核貴州都勻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依托山地特色風力資源,建立了都勻青峰風力發電場,並集中火力陸續在都勻建造青溪風電場、歸蘭風電場項目。然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度陷入資金短缺困境。
建行貴州省分行了解企業情況后,立即成立專項授信服務團,在最短時間內為該公司提供6.25億元固定資產貸款,以強勁金融力量支持少數民族區域“綠電”涌動。
“都勻境內多山地,山頂風能蘊量巨大,風力發電大有可為。有了建行貴州省分行支持,我們更有信心將風力發電產業做大。”中廣核貴州都勻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等風來,為綠色未來蓄能。在建行貴州省分行金融支持下,全省多個民族地區一排排電力風車矗立天地間,風機葉片在風力帶動下點亮苗鄉侗寨、溫暖布依水鄉。
為愛跋涉 點亮希望之光
初夏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青牆白瓦間隙,吊腳樓下炊煙正裊裊升起,絲絲縷縷斑駁光影融化了山間氤氳,悄悄喚醒興義這片多彩而又神秘的土地。
相伴晨光,萬峰林小學普通話課堂傳來琅琅讀書聲。來自建行貴州省分行的金牌講師宋明鳳正在教室來回踱步,仔細聆聽孩子們的普通話發音。
作為下納灰少數民族聚居村唯一的學校,萬峰林小學學生大多是來自易地搬遷的少數民族家庭。父母外出務工,孩子長期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日常溝通仍習慣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普通話成了他們上學的難題。
“民族語言是不能忘卻的根,普通話則是通往世界的橋。希望借助建行貴州省分行搭建的特殊普通話課堂,能幫助孩子們說好普通話。”宋明鳳作為建行貴州省分行派駐該校幫扶的一名常駐普通話老師,始終不敢忘記自己幫扶學校的初衷。
圖為當地一家苗繡企業的繡娘工坊正在趕制用於出口的繡品。
為愛跋涉,無問西東。自1996年援建建設銀行希望小學開始,建行公益步履不停。建行貴州省分行在總行戰略引領下,始終關注偏遠民族地區群體的教育問題,從捐資助學,到改善教學條件,該行堅持在貴州省民族地區學校開展助學、助教、捐贈等一系列公益活動,通過公益活動拉近孩子與夢想的距離。
“如今我坐在大學課堂裡,回想起高中三年的時光,除了感謝未曾放棄的自己,還要感謝老師和建行對我的幫助。”作為建行發起的愛心“成長計劃”受助學生之一,鄧前進給建行貴州省分行寫了一封感謝信。
大愛無聲聲自遠。鄧前進是幸運的,在建行公益路上,他所在的烏當區第四中學,不曾被遺忘。鄧前進的夢想也在建行愛心“成長計劃”幫助下被照亮。
持之以恆的善心善行匯聚成了一份充滿溫暖與向上的力量,建行貴州省分行的公益之行仍在繼續……
聚焦民族地區民生福祉,該行以公益回報社會,以大愛繪就發展藍圖,創新打造“裕農學堂·雙語課堂”,把踐行社會責任作為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用心用情書寫愛心公益答卷,賦能少數民族人民美好生活。
以愛共建,以善共情。秉持“三帶一融合”公益理念,該行積極開展“金智惠民”工程,給予偏遠民族地區孩子更廣闊的天地﹔“鬆桃甘龍鎮大樹村蜜蜂養殖項目”“威寧板底鄉新華小學新建食堂”“六枝木崗鎮戛隴塘村產業路改造”等鄉村振興公益項目,為我省民族地區點亮一盞心燈﹔推出愛心“成長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建行貴州省分行用愛傳遞著新金融溫暖的力量。
在民族團結與金融資源的雙向奔赴中,建行貴州省分行用金融這池活水,用心用情澆灌出貴州民族團結友愛、產業蒸蒸日上、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嬌艷之花……
金融賦能 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新枝”
“一針一線繡出‘無字史書’,每一幅苗繡都讓人震撼,隨便拿起一件服飾,仿佛能洞見苗族的歷史文化。”“五一”假期,江西游客孫女士走進銅仁中南門鬆桃苗繡館,看著眼前栩栩如生的苗繡作品,贊嘆不已。
植根於中華大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深融於中華民族血液的文化印記。在貴州,苗族堆花繡、布依族平繡、水族馬尾繡……這些針尖上的國粹,絲縷之間盡顯非遺之美。
在眾多非遺品類中,鬆桃苗繡在貴州鬆桃梵淨山苗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公司董事長石麗平帶動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回想這些年,該公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從建立加工生產基地、打造苗繡文化品牌“鴿子花”到啟動“錦繡計劃”“百萬繡娘”計劃,每項都需要資金支撐。幸運的是,每當遇到資金困難,建行貴州省分行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從2011年至今,建行貴州省分行先后6次為我們提供總計2000萬元的貸款支持,可以說每一次都是雪中送炭。”石麗平說。
金融賦能苗繡,讓非遺文化更加厚重、讓非遺瑰寶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建行貴州省分行支持貴州傳承發展非遺的宏偉藍圖遠不止苗繡。
一直以來,作為富有生命力的“活化石”,非遺在促進民族文化傳承、鄉村經濟發展、拓展文旅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非遺文化賡續過程中,也面臨著人才斷層、資金缺乏、市場狹隘、文脈意識薄弱等制約其傳承發展的瓶頸。
激活傳統文化新魅力,重構非遺文化時代價值,建行貴州省分行以民族文化為紐帶、以支持民族傳統文化企業為載體,根據群眾實際多產品解決其融資需求﹔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實現非遺文化企業“揚帆出海”﹔以新金融助力少數民族非遺文化薪火相傳。
該行不斷延伸服務半徑,加大信貸資源投放,以金融活水精准澆灌非遺項目,在潤物細無聲中陪伴非遺文化企業家追逐夢想、助力貴州省民族地區更好發展。
非遺文化煥新,“國潮”風起雲涌。在建行貴州省分行金融助力下,樣式繁多的苗繡、獨特的瑤族樹膏染、精美的銀飾,一項項綿延千年的手工技藝在世代傳承中生生不息,煥發出時代蓬勃生命力,它們是少數民族群眾用繡針、剪刀、舞蹈等非遺形式展現的幸福新生活,也是多彩貴州文化基因的連綿傳承……(圖/文 建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