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探訪世界最高橋!看花江峽谷大橋建設背后的“貴州交職院”力量

2024年05月01日14:4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峽谷徑直吹來的風,在耳旁呼嘯而過,距離江面625米高的花江峽谷大橋上,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進度。他們頭戴安全帽,緊好身上的安全繩,小心翼翼地對大橋的施工貓道防護網進行加固,力爭在預定時間內完成這座“橫豎之最”的世界級橋梁工程。

1 正在建設中的花江峽谷大橋。

正在建設中的花江峽谷大橋。

“花江峽谷大橋是一座由貴州投資、貴州設計、貴州施工,並使用貴州建材的自主品牌大橋。在大橋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無不凝聚著來自本土專業高校的力量和智慧,不斷刷新了貴州高橋建設的品牌與招牌。”在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建設現場,貴州省六安高速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超動情地說。

2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

站在陳超旁邊的,是來自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與橋梁工程系的教師馬宗源。作為貴州交通“人才培養的搖籃”,貴州交職院早在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之初,就派出有著豐富路橋建設經驗的博士馬宗源進駐到項目部挂職,全程參與大橋的設計、建設、安全、養護等各項科技攻關工作,充分發揮貴州交職院在高橋建設方面的人才和智力優勢,為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從2個小時到2分鐘 “世界第一高橋”雛形初現

花江大峽谷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與黔西南州貞豐縣交界處,是國內最長的峽谷,峽谷長約80千米,谷內峰林怒拔,崇山峻嶺依岸對列,河谷深切,相對高差近千米,是我國唯一被譽為“地球裂縫”的大峽谷,其雄奇壯觀可以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媲美。

3 “世界第一高橋”雛形初現。

“世界第一高橋”雛形初現。

在花江峽谷之上的,就是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該橋全長2893.6米,主橋跨徑1420米,橋面距水面高625米,建成后將超越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成為“世界第一高橋”,同時也是山區橋梁跨徑第一橋。

“橋梁連接的是路,托起的是民生。花江峽谷大橋建成后,車輛橫穿峽谷兩岸的時間可從過去的2個小時縮短至2分鐘,六枝特區到安龍縣的時間也將大大縮短。”馬宗源說。

4 工人正在施工

工人正在施工。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境內126萬座山頭橫亙阻隔,山高谷深,讓這裡過去的公路建設隻能通過延長長度來減緩攀爬的坡度,公路在山路中蜿蜒盤旋,2000多米的直線距離,卻要兩個多小時才能跨越。大山,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讓山不再成為“絆腳石”,讓河不再成為“攔路虎”,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志在必成。自2022年1月花江峽谷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以來,來自貴州橋梁集團等承建單位的建設者們,不畏嚴寒酷暑,奮戰在花江大峽谷600多米的雲山霧海裡,用長度跨越天塹,用高度跨越溝壑,用技術跨越障礙,為大橋早日建成攻堅克難、不懈努力。

“為了確保大橋能夠如期通車,我們幾乎放棄了所有節假日休息的時間,所有人都在加緊進度,全力以赴。”陳超說。自項目建設以來,施工單位面臨著技術和安全等諸多考驗。為了破解高空作業、峽谷大風等不利因素帶來的風險挑戰,建設團隊與來自貴州交職院的橋梁專家一道,攻堅克難,有效解決了山區峽谷風的不穩定性問題、高空大噸位吊裝、懸崖陡壁上進行橋梁樁基施工等難題。 

5   來自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陶陶 攝

來自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陶陶攝

2023年4月21日,花江峽谷大橋主塔順利封頂﹔2024年1月10日,大橋貓道第一根承重索順利跨越北盤江,兩岸主塔成功實現跨峽谷牽手﹔2024年3月23日,大橋主、散索鞍順利完成吊裝,橋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4月9日,大橋首根主纜索股牽引完成,標志該橋正式進入上構主纜架設施工階段,向世界第一高橋合龍目標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重器巧匠顯身手,大橋建設日日新。站在橋下抬頭仰望,如今大橋雛形已清晰可見。在各方的攜手努力下,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進度超過53%,已精准完成了主、散索鞍體與底座的對接,接下來將進行主纜架設,預計明年6月底能夠實現順利通車。

參與技術科研攻堅 “橋”見大國工程背后的“交院力量”

世界第一高、山區第一跨,這一“高”一“跨”,帶來的不僅僅是讓人驚艷的光環,更是給建設者最艱巨的考驗與挑戰。作為六安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花江峽谷大橋成為了整個工程線路產生重大影響,難度最大,花費時間最長的關鍵工程。

6 專家團召開現場座談會

專家團召開現場座談會。

“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為橋梁技術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實踐平台,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難度倒逼我們不斷創新攻堅。”該項目總工程師劉豪表示。

花江峽谷大橋所處的位置地質構造復雜,監測到的最大風速為12級,這樣的風速相當於一輛特快列車正常行駛的速度。因此,這個超級工程的高度每增加1米,都會給施工帶來全新挑戰。技術攻堅,成為整個橋梁建設最重要的部分。

7 來自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陶陶 攝

來自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領導專家一行考察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陶陶攝

“在花江峽谷大橋建造中,貴州交職院充分發揮公路橋梁隧道方面的專業優勢,參與了大橋勘測、設計、建設、健康監測等全過程,致力為大橋的建設及安全營運保駕護航。”陳超說。在花江峽谷大橋項目建設中,不僅建設單位董事長陳飛、總經理陳超、副總經理張羽露、項目總工程師劉豪等30余名技術骨干是貴州交職院畢業生,還有近200余名本條高速公路項目參建者也都來自貴州交職院,他們大多都在重要的技術和管理崗位,是項目的中流砥柱。

為了破解高空作業、峽谷大風等不利因素帶來的風險挑戰,確保施工建設中的質量和安全。期間,來自貴州交職院的專家團隊與建設單位一起,通過自主研發的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系統、採用輕型煅焊結構索鞍、大噸位智能纜索吊,進行超大跨徑貓道抗風研究、隧道錨開挖及山區峽谷風研究等多項技術。其中,山門對開造型索塔、鍛焊式索鞍等技術為國內首次採用,為大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助力“中國標准”走向世界。

8 “基於北斗衛星的基准索線實時定位技術研究”項目簽約

 “基於北斗衛星的基准索線實時定位技術研究”項目簽約。

4月18日,由同濟大學和貴州交職院共同研究開發的“基於北斗衛星的基准索線實時定位技術研究”項目正式與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該項目作為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懸索橋主纜智能化安全架設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項目的重要子項目,將充分利用北斗衛星系統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空間定位服務,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強等特點,開展多通道RTCM信號解碼與SSR數據收發接口、多基站GNSS定位預處理算法、多基站GNSS大地坐標解算算法研究與研發,為花江峽谷大橋的主纜架設施工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務。

9 與交職院的同學們交流橋旅融合新發展。

與交職院的同學們交流橋旅融合新發展。

此外,作為貴州“十四五”時期橋旅融合重點項目,花江峽谷大橋還是貴州首座在設計階段就將“橋旅融合”理念納入發展之中的世界級大橋。在這過程中,貴州交職院也依托專業優勢,參與了雲渡特色服務區、大橋周邊村容村貌整體提升、戶外極限運動場地建設的商討與設計工作,助力花江峽谷大橋建設“橋梁觀光+橋梁運動體驗+旅游服務”橋旅融合綜合體,努力打造貴州橋旅融合升級樣板。

推進產教融合 為學生搭建一座通向未來的“橋”

讓專業接地氣,把施工現場當課堂。在4月18日當天,貴州交職院黨委書記王昌林、院長吳有富、黨委副書記劉正發與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的主要成員,和貴州橋梁集團總經理田景貴一起,在花江峽谷大橋給來自該學院的45名學生開展“理實一體化”施工現場教學,共同打造有效課堂、高效課堂。

10  現場教學交流

現場教學交流。

當天,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共同授課。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副總經理張羽露向同學們介紹了路面施工作業流程以及養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項目總工程師劉豪以《“智”取深山峽谷花江峽谷大橋施工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技術及成果》為題,講述了大橋在施工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技術創新,同學們通過實地走、親眼看、上手測等方式,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而生動。現場,大家聽得仔細,記得認真,紛紛表示“大開眼界”。

“參建‘世界第一高橋’的機會難得,我們非常歡迎交職院的師生來到項目現場來學習考察,為貴州橋梁建設行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推動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看到師生熱火朝天的學習場景,來自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老師們露出欣慰的笑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廣泛開展理實一體化現場教學,將教學與實際項目緊密結合,把崗位的職業標准、技術標准等融入教學內容,既豐富了課堂,又開闊了眼界,讓同學們學得快、記得牢、有回味。”在項目觀摩現場,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喀斯特山區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教師團隊領銜人、院長吳有富深情表示,帶著學生走進項目,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高橋建造的最新工藝技術和管理流程,同時也勉勵孩子們要在實踐中砥礪才干、增長本領,堅持向實踐學習。

11  把施工現場當課堂現場,橋梁專家現場給同學們授課。

把施工現場當課堂現場,橋梁專家現場給同學們授課。

王昌林則在現場寄語同學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努力培養工匠精神和行業職業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總結,通過走進世界級工程,加深自己對專業知識理解,增強服務社會和人民的情懷,感受所學專業的意義所在,真正做到求真理、悟道理。

讓施工現場“小課堂”,發揮育人“大作用”。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貴州交職院就與貴州交建集團聯合開始了“一橋一課一團隊”協同育人探索。學院依托貴州在建橋梁項目,著力打造一類橋一個模塊、一套教學資源,一座橋一個課堂、一個實訓基地,並創建了梁、拱、斜拉及懸索橋4個結構化教學團隊,確立了“一橋一課一團隊”育人模式框架,並榮獲貴州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全國28所院校推廣運用。

為持續深化“一橋一課一團隊”喀斯特山區高墩大跨橋梁建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當天,貴州交職院與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安高速公路第LATJ-8合同段項目經理部簽訂了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花江峽谷大橋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協議。雙方協定,將以花江峽谷橋建設工程為依托,在共建工地課堂、開發校友課堂資源、建立“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駐花江峽谷大橋博士工作室”和“師生實踐實訓基地”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素質高、技能強,符合喀斯特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特別是“高橋建造”所需求的應用型高端技術技能職業人才,為貴州交通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12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花江峽谷大橋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簽約現場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花江峽谷大橋產教融合實踐基地”簽約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團隊將大橋從施工過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場景形成了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不斷豐富“貴州交通百大工程”資源庫。

高橋平地起,天塹變通途。多山的貴州,造就了非凡的貴州橋,這一座座橋,不僅隻貴州地標,更是邁向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曲中最響亮的音符。吳有富表示,接下來,學院將會繼續深化“一橋一課一團隊”育人模式,加強產教研融合,以學促用、以知踐行、以干增效,讓學生在工程報國中練就過硬本領,為學生真正搭起一座通往未來的“橋”。(文/陶陶 圖片由貴州交職院提供)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