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赤水河禁漁成效明顯 珍稀魚類越來越多

“禁漁之前我們監測的魚類隻有42種,現在增加至67種,以前,胭脂魚我們從來沒有監測到,今年我們監測到了10余尾,以前岩鯉我們隻監測到幾尾,今年我們監測到了一百余尾,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日前,習水縣農業農村局漁業股股長付強在赤水河習水段搭建人工魚巢時介紹。
赤水河(習水段)搭建的人工魚巢。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赤水河是唯一未在干流上筑壩的長江一級支流,是長江上游、三峽庫區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其中,習水段總長45.6公裡。為全面加強魚類資源的保護,2017年1月1日,赤水河流域(習水段)作為全國試點,率先在全流域實施退捕禁漁工作。
習水、仁懷、赤水三縣市開展赤水河流域禁漁聯合執法行動。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圍繞“全社會參與保護、全天候巡查監管、全鏈條執法打擊”的工作思路,多年來,習水廣泛發動群眾和“護漁隊”力量,通過“白+黑”、定期+不定期、“水上+岸上”等方式巡查魚類“三場”水域和市場涉漁經營場所,實現了對全水域的全方位立體監管。
習水充分整合縣直部門和屬地鄉鎮工作力量,與四川省古藺縣、仁懷市、赤水市簽訂赤水河流域共管水域禁漁工作合作協議,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以“四清四無”為目標持續組織開展“清船”“清網”“禁釣”等專項行動,始終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及時消除各類非法捕撈風險隱患,確保“四清四無”常態化、可持續。
習水“護漁隊”開展日常巡查。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時,習水還不斷加大禁漁政策的宣傳力度,利用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電視台等現有網絡平台宣傳禁捕政策,新建永久性禁漁標語6幅,標牌26塊,發放禁漁宣傳資料5000余份,並通過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座談會、群眾會等宣傳十年禁漁,讓十年禁漁宣傳進群眾、進校園、進家庭,營造了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石刻。習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2023年以來,習水已在重點水域開展執法巡邏70余次,辦理禁漁行政案件95件,罰款2.258萬元﹔公安局立非法捕撈案件23件,破案21件,抓獲嫌疑人21人。此外,習水利用中央資金61萬元採購岩原鯉35萬尾放流赤水河﹔首次在土城河段建設了12000平方米人工魚巢,幫助魚類產卵孵化﹔投入資金15萬余元,聘請第三方對漁類資源開展監測,讓各級部門通過實測數據,制定更加適合的魚類的保護措施。(張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