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首座“純貴州造”懸索橋架起一座跨江“天道”

——納晴高速牂牁江大橋建設紀實

2024年04月29日12:0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暮春,河畔,機器轟鳴、彩旗飄揚,全長1849米、主橋跨徑1080米的牂牁江大橋正在距離江面380米的高空嶄露模樣。

248.1米,相當於88層樓,這是大橋晴隆岸主塔的高度。登上塔頂遙望牂牁江對岸,兩座高塔之間的“貓道”懸挂空中,架起一座跨江“天道”。

截至4月28日,牂牁江大橋已順利實現合龍,橋梁主體工程全部完工,為大橋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納雍經六枝至晴隆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牂牁江大橋在世界百座高橋中排名第12位,更是第一座從下構到上構全過程實現“純貴州造”的懸索橋。

這座橋梁界新秀,在橫跨貴州晴隆、普安、水城、六枝等4縣(區)的交界處拔節生長,通車后兩岸車程將由現在的1小時縮短為1分鐘,天塹變通途。

連高山、跨江河,牂牁江大橋建設中探索運用了20余項工藝及管理創新,主纜鋼絲總長可繞地球1.7圈。今天,讓我們走近這座世界級橋梁工程,探尋它的雄偉密碼。

科技創新的“開拓者”,為橋梁建設注入智慧

吊機手臂旋轉作業、熱潮涌動,機械設備有序運轉、轟鳴不息……連日來,在牂牁江大橋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鋼桁梁吊裝施工作業,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1 圖為齊心鑄大橋。

齊心鑄大橋。

納晴15標項目負責人趙明富坦言,施工條件復雜、環境保護要求高、技術難度大等現狀是擺在眾多世界級橋梁建設面前的共性難題,牂牁江大橋也不例外。

這座主跨1080米的雙塔單跨簡支鋼桁梁懸索橋的承建方——貴州公路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納晴15標項目建設團隊在建設進程中,用一項項創新成果成功破解大跨度懸索橋梁施工中遇到的一個個困境,推動項目又好又快的建設。

主纜是懸索橋關鍵受力構件,如同粗壯有力的臂膀,將橋梁承受的荷載重量傳遞到主塔和錨碇上。作為大橋的“生命線”,牂牁江大橋共設左右幅兩根主纜,每根主纜共199根索股,主纜的牽引安裝可以說是橋梁上部結構施工中最為復雜、最為關鍵的工序。

回憶起主纜索股牽引的日子,趙明富感慨,為了攻克高空作業安全風險大,精准定位難度高,以及晝夜溫差大帶來的線形控制難等問題,項目部以“白天牽引、夜間調索”的交替施工模式,通宵達旦是家常便飯。

主纜架設作業。

主纜架設作業。

“我們凌晨開工,干到天亮,就是利用深夜溫度及風速較穩定的窗口期。”一整晚,趙明富和多名技術員要來回多次在貓道上行走觀察,為保障工程建設的進度和安全,使用2台高精度全站儀同步協同測量整索股線型,確保索股牽引架設線型的精確無誤,並以平均每天完成單幅4根的進度,歷時52天順利完工了主纜索股牽引。

“我們還在大橋上構施工中採用高強度鍍鋅鋁稀土合金密封鋼絲繩吊索,替代傳統的平行鋼絲吊索,密封索通過‘Z’字形鋼絲緊密扣合,形成阻隔密閉效果。這在橋梁界屬於國際上的首次使用,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談及大橋所用的創新工藝和技術,趙明富臉上寫滿了驕傲。

大橋主塔下橫梁淨空101.5米、跨度31.6米、高9米,重4075噸,橫梁超大跨徑支架搭設施工成為一大難點。為此,施工團隊自主研發了2米×4米特制貝雷片超大跨徑支架系統,打破公路行業傳統321貝雷支架系統跨度限制的瓶頸。大橋總工程師付華說:“我們創新研究出的山區超大跨現澆貝雷支架系統,有效節約了施工成本,縮短了工期。”

為解決傳統大跨徑鋼梁頂推施工速度慢、鋼梁拼裝場地受限等難題,項目部在晴隆岸引橋鋼混組合梁施工中結合工字鋼梁強度高、自重輕等特點,首創了中大跨徑鋼混組合梁斜拉扣挂頂推施工技術。該技術分為鋼梁拼裝和鋼梁頂推兩個環節,取消了鋼導梁、臨時墩等重復利用率低的定制裝置,平均每天頂推長度為6米,施工速度快、效率高,開創了國內山區斜拉扣挂無導梁頂推施工的先例,也為今后同類型橋梁建設提供了新的技術參考和示范,榮獲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結構工程類金獎。

牂牁江大橋晴隆岸引橋鋼梁頂推完成。

牂牁江大橋晴隆岸引橋鋼梁頂推完成。

依托牂牁江大橋建設,納晴15標已取得實用新型專利6項,省部級工法3項,提煉總結了單台天車雙吊索平衡縱向運輸施工方法、高墩混凝土泵送控制技術、索塔臨時橫撐整體安拆施工技術、大孔徑樁基開挖吊車出渣工藝、移動式支架鑽芯平台創新工藝、承台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工藝、混凝土棱角角鋼保護創新工藝等20余項,有效提升了工程品質,為橋梁建設注入了智慧力量。

“針對鋼桁梁‘制造+安裝一體化’難點痛點問題,我們提前做好預案,聯合中鐵山橋等優秀企業成立了牂牁江特大橋BIM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室、鋼結構工作室、焊接工藝室,引進和培育技術骨干,同時創新利用牽引能力強、不受跨度限制的懸索橋纜索施工多功能高效牽引系統,為優質有效推動大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趙明富說。

從建材到施工,世界橋貴州造驚艷眾人

碧綠的牂牁江之上,貴州造橋團隊正在用集體的智慧竭力托起一座世界級橋梁,展示著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

近年來,貴州省實現從“地無三裡平”到“橋梁博物館”的華麗轉身,一座座橋梁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把“無橋不成路”的貴州點綴得淋漓盡致。然而,這些盛名在外的明星橋梁,少不了中字號企業的共同參與,沒有一座屬“純貴州造”,直到牂牁江大橋的建設,才打破這一僵局。

“越是巨大的挑戰越能激發內在潛能,這座橋意義非凡,可以說是純粹的貴州造。”趙明富說,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為橋梁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實踐平台,小到一根索股鋼絲、一粒混凝土砂石,大到主橋鋼梁,牂牁江大橋使用的都是一座貴州自主品牌的建材。

大橋的上部和下部構造均由貴州本土企業施工,更為重要的是,大橋使用的主纜及吊索由位於貴州遵義的貴州鋼繩集團加工制造,而引橋及主橋鋼桁梁則由公路集團交通產業園生產加工,這是貴州本土企業首次生產加工懸索橋主纜、吊索以及特殊結構橋梁鋼結構。因此,牂牁江大橋是首座從下構到上構實現全過程“純貴州造”的懸索橋。

4 圖為牂牁江大橋運用由貴州本土企業生產制造的主纜索股。

牂牁江大橋運用由貴州本土企業生產制造的主纜索股。

“這是我們貴州交通企業搶抓交產融合重要發展機遇的一項重要舉措,也促進自身在后高速時代依托交通基礎設施制造實現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趙明富解釋道。

作為一座千米級大跨度懸索橋的特殊結構物,牂牁江大橋的鋼梁和鋼絲用量較大,且對構件強度、耐腐蝕性和抗疲勞性要求極高。全橋共有398根主纜索股,73個鋼桁梁節段,索股鋼絲總長達6.91萬公裡,前后相接可以繞地球赤道1.7圈,鋼梁總重達19920噸。

5 圖為由貴州公路集團自主生產加工、吊裝施工的鋼桁梁。

由貴州公路集團自主生產加工、吊裝施工的鋼桁梁。

為確保橋梁重要構件材料按時保質保量供應到位,項目支部根據牂牁江大橋施工節點工期,積極與各供應商就橋梁主纜和吊索等特殊物資產品“供採用”工作中的存在問題展開溝通交流,並通過支部結對共建,派人駐點監督、常態化督導等方式,將黨建建在“供應鏈”上,合力為橋梁構件生產解決難題,確保主纜、吊索、鋼絲繩、鋼桁梁等構件生產質量和安全性能,為橋梁上構施工優質高效推進奠定了基礎。

綠色安全施工護航,品質工程書寫山鄉巨變

今年以來,一個個全新紀錄或開創或刷新,不斷被寫入世界橋梁史,讓貴州橋成為彰顯中國實力的亮麗名片。

橋的數量在增加,含金量也不斷提升。秉承“細節決定工程品質”理念,牂牁江大橋瞄准安全、智慧、綠色的造橋目標,不斷續寫新的壯美篇章,見証了貴州橋梁正由“跟跑、並跑”向“全面領跑”邁進。

牂牁江大橋地處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橫跨牂牁江風景區,5號主塔施工點距離江岸僅300米。在建設實施過程中,項目建設團隊堅持生態環保先行,將“爭交建先鋒、創品質納晴、建綠色牂牁”作為一以貫之的建設追求。

項目進場前期,項目團隊通過重力錨棄土場、拌合站等臨建設施合理選址,臨時便道施工與地方永久道路進行永臨結合,優化牂牁江大橋主塔樁基、引橋設計方案等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節省建設成本,減少佔地,充分落實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的理念。

生產廢水循環利用零排放。

生產廢水循環利用零排放。

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始終以堅持最低程度地破壞、最大限度地保護、最大力度地恢復為原則,分別從揚塵處理、水土保持、廢水處置、垃圾處置、環境監測、生態綠化等方面貫徹執行生態環保理念,建立綠化台賬清單,開展植草、種樹等方式,推行現場全面進行綠化,實現永臨結合,達到施工期間就全綠化的目的,做到盡可能地保護工程實體周邊環境,打造綠色工地。

拼裝場填方邊坡綠化。

拼裝場填方邊坡綠化。

“我們追求的‘品質工程’不僅要達到內實外美的效果,更要做到路景相融。”看著拔節成長、橫跨雲端的橋梁,趙明富表示,他們目標是將牂牁江大橋打造成牂牁江景區上的又一處好景致,成為貴州橋旅融合的又一張靚麗新名片。

與此同時,在接受納晴15標項目施工任務的那一刻,團隊每一位成員就把安全生產牢記心中。團隊全體建設人員從建章立制著手,在全面加強各個環節、各道工序的安全管理上下足功夫,循序漸進、精益求精,不斷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証體系,全面提升項目標准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和工程品質。

建設團隊在全項目推行四級網格化安全管理,積極開展周檢、月檢和各專項檢查,實行工序安全自檢,定期進行風險研判,做到隱患整改率達100%,層層把牢安全生產關。針對危大工程全面開展風險評估,詳細編制各專項施工方案、應急救援預案,提交專家進行專業評審並實施,同時堅持定期開展隱患跟蹤排查,切實防范化解安全隱患。

為提高全員安全自覺性,在省內首創“安全積分超市”,利用安全培訓積分兌換系統,帶動項目人員“學安全、懂安全、會安全、要安全”,達到以“小獎勵”提升“大安全”的管理目標。此項管理措施吸引了眾多交通管理者、建設者前來觀摩學習,並在納晴高速全線及貴州各在建項目得到積極推廣應用。

站在項目施工便道上遠眺,雄偉壯闊的牂牁江大橋與眼前的碧波青巒相映如畫。大橋通車后,牂牁江兩岸的路程將由1小時縮短為1分鐘,形成貴州與四川、廣西之間的快速通道,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建設中的牂牁江大橋與周邊自然環境相映成趣。

建設中的牂牁江大橋與周邊自然環境相映成趣。

“萬橋飛架”鋪就“高速平原”!牂牁江大橋之上,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新畫卷還將繼續書寫。(文/圖 劉介宏、吳丹)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