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銅仁視窗

玉屏:城鄉趕年場

2024年02月06日15:08 |
小字號

年場,是農歷年年尾臘月間最后一次趕場日。玉屏城鄉趕年場,縣城趕臘月二十六,田坪趕臘月二十七,大龍趕臘月三十。與玉屏相鄰的湖南新晃縣,趕的是臘月二十九。

趕年場,是侗鄉的一次全民的狂熱購物節活動。趕年場,為過年這場大戲拉開了熱烈的序幕,所以說它是一種狂歡活動的開端,也不為過。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的日子,當然要早早地做好准備。明天要去趕年場,趕場可能回得較晚,家裡該做一些必須的准備。

頭一天,大家都迅疾地行動起來。每逢這時節,小孩子最是踴躍,他們早早地准備著,不需要大人過多吩咐和安排。我們放牛的,已經踮著腳從草堆樹上扯了幾攏金燦燦的稻草,背著抱著馱著放進關著黃牛水牛的牛欄邊。二哥是砍柴的,昨天就把早先放在山上已經砍好捆好的柴,樂呵呵地挑回了家。扯豬菜的妹妹,堂屋裡堆積著前幾天就打好的豬菜,可以喂幾天了,且昨天剛煮好了一大灶鍋的豬潲。姐姐,已經把一家人穿臟的衣服洗好了,沒干的還停留在晾篙上,猶如春天的彩旗。

黃花地的洋芋土,爸爸昨天傍晚趕緊犁了出來,土地仰著黑乎乎的身體,靜悄悄地等著農人下種。天剛放亮,媽媽喂完豬,姐姐給妹妹穿上了花衣服,爸爸已經挑水回來,二哥喂牛我喂雞,家務事終於全部搞定了。姐姐她們擦著雪花膏,香得春天的臘梅花一樹樹的,她們打扮比平時更加漂亮,特別像水靈靈的七仙女下了凡間。大哥們把出行客的行頭穿出來,身上收拾得伸展,頭發梳洗得一絲不亂,頭上兩片瓦,褲子燙得起刀片,仿佛能割人呢,信不信隨你,反正我信。爸爸也穿得格外庄重,脫下了勞動布衣服,穿起了過年才穿的藍布中山裝。媽媽也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在鏡子裡照了幾回。

一家子剛出門,大家就呼朋引伴起來,小朋友一伙,年輕人一伙,大姑娘一伙,中年的一伙,老年人是一伙。女人背背簍,男人挑籮筐,前前后后地跨出了鹿角寨。全家出動,整個萬人空巷。寨子裡大量的人,紛紛向田坪街上魚貫而去。去趕集的路上,不同地方的趕場人,不約而同地都涌向一個地方:田坪鄉場上。打豆腐賣的梅香嫂,籮筐上木板子上擱著白生生的豆腐,挑上肩頭吆喝著:水豆腐哦水豆腐,搖搖晃晃地出了門。那聲音,也晃晃悠悠地,在一起一伏。同行的,還有賣紅粑糍粑的南珍嫂。

下寨,新屋,冬梅二婆背簍裡裝著兩隻還下著蛋的筍殼色老母雞,慢慢地走著。右手竹籃子裡,鬆毛打底,臥著白花花的雞蛋。雞賣完了,其中有給孫輩預留的壓歲錢。春狗家老爹扛著鐵鉤子,發著雪亮的光彩。那鉤子是鉤團魚的,他家的蛇皮口袋子裝著幾個昨天摸到的野生團魚。春狗一臉驕傲,提著蛇皮口袋,屁顛屁顛地跟在他爸爸的后邊。金竹灣的人賣燈籠,背著壘得像山一樣高的竹篾燈籠,來了。高樓坪水養坪賣炸豆腐的一行擔子隊伍,來了。那一年,趕朱家場,對門江客頭天就牽著黃牛,趕路去場上賣牛。

臘月二十七,田坪周邊群眾的購物狂歡節。馬路全部封閉,不再通車,馬路就是年貨市場。賣貨的人實在是多。魚塘、紅岩坡、野雞王賣葉子煙的楊長生,周圍擠了一圈的男人,一圈咂吧咂吧的嘴,他的周圍騰起了一圈一圈的煙。賣銅鑼木鼓的新晃坳背羅的人,周圍站了一圈人,敲他的鐵鑼,敲他的鋼板鑼,敲他的叫做篩金的銅鑼,在悠遠的鼓聲中,聲音響亮,應山,鑽山。這時候的鄉場上,蕩漾著平時少有的年味。昨夜起了一大早,隔壁滿滿殺年豬,他炕半邊豬,賣半邊豬,換錢買年貨。此時,想必他已經把肉擱在籮筐裡賣,籮筐邊的地上,必定鋪著一塊砍肉用的木板。

團山,炸魚炸斷了一隻手,綽號叫做一把手陳龍玉,空蕩蕩的一邊揣著袖子,一隻手撐著腰杆站在書店旁邊賣耗子藥。他一邊喊:“耗子藥呢,耗子藥,放到樓上,死到樓腳。放到田坎上,死到田坎腳。過年嘍,快買我家耗子藥,沒耗子的新年多快樂。”

野雞王的煙,郭家灣的米。亞魚和郭家灣賣米的,都驕傲自豪地喊著亞魚的米、喊著郭家灣的米。那米,一搓,手裡一層米油。澆蠟賣蠟燭的人中,生意最好的是長林姚家賣蠟燭的觀寶,他家的蠟燭澆得大根,燃得慢,燒得久,亮度高。大家都去買他家的蠟燭。賣敲敲糖的劉老頭,他的小攤子會唱歌,此時,他正叮叮當當地敲著手裡的小鐵錘。他低頭,用鐵錘間或敲著麻梨木做的小木刀,小木刀受了力,將紅薯糖切成一塊塊。還沒得吃到嘴,人心裡就甜了。

賣香紙的香樹腳的人,在攤位前點起一根香,煙霧裊裊中,忙得不能抬頭。老車站賣綠豆粉的老莫,叫做莫朝玉,他家的綠豆粉筋道好,不爛不斷,最好吃。寫對子賣的小江口固固先生,他叫做黃子固,是個退休的鄉下老學究。字寫得那個叫第一號。他的店鋪門口,除了人,還是人。

賣粑粑紅的男子,紅手紅臉,賣紅粑的女子是他老婆,叫做南珍。賣燒酒的是甜酒的,賣酒麯子的是五裡橋的老陳,陳玉華,他弟弟是我的同班同學。有自家豬牛羊死於一場未知的病,仿佛悲傷已經過去,仍舊保有一臉喜氣,挑著籮筐賣瘟牛爛馬的村民。漫步提著籃子步行,邊走邊喊:賣嫩豬崽肉、賣嫩豬崽肉。剪頭發的數長嶺坡的馬癩子生意最好,他電燈泡一樣的頭顱仿佛就是最有效的廣告。

梁楣洲的鴨客賣鴨子,鴨子飛脫了一隻。呱呱叫,連趕帶扑,撞中了隔壁跛子秋老玉賣雞蛋,鴨客一手蛋黃,兩個人蹲著笑瞇瞇地扯皮。身邊有了點閑錢的,去到中截街,聾人銀匠打銀子做手圈。賣衣服的嬢嬢旁邊,是賣糖食果餅瓜子花生的。萬山下溪賣年畫萬年歷的隔壁,是賣雞鴨鵝甚至賣貓崽狗崽的人。做小生意的賣主席像、十大元帥偉人像的,主席像旁邊擱著把門神。紅紅火火,懸挂了半條街。新華書店劉秀剛的櫃台,挂著鼻涕,抵在櫃台看連環畫封面的娃娃,那裡也有我的同學,當然有我。

蔡家坡做糖人的蔡哥子,周邊地區圍了一群學生娃崽。新晃長老坪賣白廣的最多,要壓斷街,從趕場壩的老車站擺到了桃樹坪,有兩裡路。

賣石蠟的堆積如山﹔賣扭結成各種樣式的氣球的,在人海中游動﹔賣油炸粑的攤子香噴噴﹔炸爆米花的開爐了,平地響了一聲雷﹔看見賣酸柚子的,嘴裡不覺流口水﹔賣瓜子的,噼噼啪啪地剝著,一嘴唇的黑。還有賣干辣椒、糊辣椒、酸辣椒、干板菜、干粉絲等吃食的,也有賣笆簍、背簍、高粱掃把等物品的。賣東西的實在是太多了,數也數不過來。

家珍滿滿要稱糖,要買鬆豆、蘭花根、麻圓餅、小餅干、顆顆糖、薄荷糖、再買三五斤白砂糖,這些都是到親戚家去拜年的必需品。他的女兒小梅要求買甜酒,回家混合著紅粑、糍粑開了吃。

花香嫂要買香紙,買燒酒,鹽、味精和醬油。家裡有菜籽油,清油不要買。記得要到供銷社買海帶,黑黑的那一種。國長背著背簍買十多斤芹菜,青菜、白菜、胡蘿卜,菜園子裡有,也不需要買了。孩子揪著媽媽的衣角,心裡想:過年,當然要買幾挂紅紅火火的瀏陽鞭炮。他們呆在花炮攤子前,嚷著還要買好多好多個煙花。買來的沖天炮扛在肩膀上,懷裡抱著玩具沖鋒槍,像個雄赳赳士兵。有的人家還買黑火藥,三十夜用來放鐵炮,鐵炮的聲音巨大,必須要捂起耳朵。爸爸到野雞王賣煙的攤子前站定,扯了一匹煙葉,先抽了一杆煙,他是去買葉子煙的,那是他過年的必需品。年輕人買紙煙,買向陽花,買朝陽橋,很多買的是藍色黃果樹,簡稱藍黃。現在大多年輕人買磨砂黃、福貴以上的香煙了。

趙二媽,扯一匹紅布,玩龍燈挂在黃龍頸項上用,給孫子福貴討個吉利。黑狗要買甘蔗,那時候叫甘蔗做廣廣。廣廣多,壓斷街。沿街有劈廣廣的,從長樂坪賣廣廣的人手裡買了一捆。廣廣剝去殼頁,截斷梢子。一隻手趁著廣廣直立,另一隻手舉了菜刀沿著頂端,劈下去,手放開。有時候一刀兩邊分,有時候隻刨了點白皮。弟弟要買連環畫,賣藥材的錢攢了好久,四大名著還差一套《紅樓夢》。還要買一個燈籠,晚上好跟大人去鼟鑼照亮。黑狗要剪頭發,還要買新衣服、新鞋子,小梅要買花衣服,紅絲巾、皮筋也買一根。頭年剛結婚的昌華要買一些拜新年的禮物,挑著的籮筐裡,擠滿了一塊塊拜新年的禮物。到大年初二,這些肉被系上紅帶子,送到一戶戶人家。

迷樓的趙老頭逛到冒著金星的鐵器社,火紅的爐火旁,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裡,他要打一把三斤重的斧頭。街上,信用社旁邊的空地上,原來也有一個染衣服的染匠,后來就看不見他的身影了。趕場趕到下午,餓了吃一碗綠豆粉,粉堆上擱幾個油炸粑。綠豆粉泡油炸粑,簡直是絕配。愛喝酒的,站在酒缸前,打個二兩,一口冷勾當下去,心就熱乎了。或者打上一碗酒,舀一小鍋牛鍋湯的,蹲在地上,一口酒一夾肉,一夾肉一口酒,那是趕集的一種巔峰。在慢慢悠悠地吃喝中,趕場活動就達到了高潮。不覺趕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口袋空了下去,蛇皮口袋鼓脹起來。挑著,抬著,拎著。下場了,大家興奮地念叨著花了多少錢。遠路的,坐蹦蹦車趕回程﹔路近的,慢慢走路回家。天就黑了,鬧年的鑼鼓將要張開嗓門,准備喊起來了。鄉村,鞭炮聲、鑼鼓聲、猜拳劃拳聲、山歌聲慢慢掀起了歡樂的年味。(黃國奉)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委員、貴州省委原書記孫志剛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本報北京2月5日電 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貴州省委原書記孫志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經查,孫志剛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違背“兩個維護”政治原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力,陽奉陰違,搞“七個有之”,任人唯親,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在干部考察中搞非組織活動,對抗組織審查﹔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多佔住房,在生活保障方面謀求特殊待遇,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和旅游安排﹔違反組織原則,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廉潔底線失守,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通過民間借貸獲取大額回報,利用職務影響為其子經營活動提供幫助﹔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不重視家風建設,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將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異化為謀私的工具,大肆收錢斂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項目承攬、股份認購等方面謀利,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拓展銷路助就業(新春走基層)
  “這是第一批500條牛仔褲,用手工蠟染,配手工苗繡,年輕人特別喜歡!”胳膊上搭一條蠟染褲子,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村民楊文麗笑呵呵地走出了苗繡車間裡的直播間。 楊文麗的苗繡車間,就設在化屋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