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省司法廳

畢節市:民主法治示范創建 助推法治社會建設邁新篇

2024年01月18日16:56 |
小字號

民主法治,國之基石。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系統工程中的基礎任務和重要環節。

近年來,畢節市根據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關於開展三創六率六防止工作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見》,在全市深入開展“守法普法示范縣(市、區)”“法治文化建設示范單位(企業、學校)”“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巧練 “繡花功夫”

建法治社會基層示范樣本

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東辰實驗學校的青少年法紀教育中心,除了法治知識的宣傳,還開設了法紀影院、法紀報告廳。在這裡,全校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宣傳展板學習法治知識,還可通過觀看法治短視頻、上法治課堂等方式提升法治意識。

學校是受教育者感知知識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在法治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基礎作用,東辰實驗學校只是畢節法治示范學校創建中的一個縮影。

自貴州省開展法治社會建設“三創六率六防止”工作以來,畢節市以縣域為主戰場,以企業和學校為重點,以村(社區)為落腳點,通過建立一個指揮體系、組織一次培訓指導、做好一次摸底排查、統好一張問題台賬、搞好一次督查督辦、開展一次“三方”驗收的“六個一”工作方法,分類選擇條件好、示范帶動好的縣(區)、學校、企業、村(社區)作為創建對象,深入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以點帶面、輻射全市,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構建法治社會建設新格局,朝著法治社會建設總體目標邁進。2021年以來,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9個,佔歷年(21年)創建總數(17個)的52.94%﹔省級172個,佔歷年(12年)創建總數(283個)的60.78%﹔特別是今年3個縣(區)、20個學校、15個企業、414個村(社區)參與省級創建,年度命名數將實現歷史性突破。

村(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村(社區)法治建設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石。近年來,畢節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扎實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探索法治建設與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互融互促,進一步夯實法治畢節示范創建基層基礎,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創建“法治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畢節有章可循,在去年貴州首批示范命名的基礎上,畢節探索“黨建+法治+文化”有機融合,發揮“黨建引領、法治助推、文化滲透”功能作用,把法律風險防范、依法合規經營、科學規范管理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全方位推動企業法治文化建設。

如今,畢節市正通過開展“三創六率六防止”工作,從基層發力,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的同時,快馬揚鞭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逐步深化鞏固拓展法治畢節示范創建。

有效整合資源

讓基層普法有形更有效

近年來,畢節市探索融合新媒體資源,根據干部群體學法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套餐,讓普法有滋有味,構建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新格局。

條塊結合、自上而下、分層分類開展法治素能專題培訓。其中,畢節市開設法治畢節講台,通過業務技能培訓、領導干部上講台、法治經驗交流等形式,提升執法人員法治素質。共計舉辦法治專題培訓114場、領導干部上講台173場。

法治宣傳要貼近基層群眾,普法才更有實效。何為夫妻共同債務?家人失去聯系多久可申請失蹤?醉酒打人是否犯法?……畢節市將這些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內容制作成民法典普法連續短劇《法“點”人生》,目前在網絡上累計播放量突破1.5億次。

畢節市以“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送法下鄉”“青年普法志願者法治文化基層行”等活動為抓手,組織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爭議調解、法律援助等多種服務活動4350余場次,向群眾發放《民法典》等宣傳手冊及法律知識讀本330.5萬余冊,受教育群眾1000萬余人次。同時,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法治宣傳微信群,對百姓進行精准普法傳播,充分發揮村(居)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網格員、聯戶長等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作用,從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到官方媒體定期發布法治信息,再到法律政策宣傳解讀、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以視頻、音頻、圖文等方式,在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平台進行全覆蓋多元化立體傳播。由基層“五員”轉發推送至廣大群眾,一次點擊、一次瀏覽即完成一次指尖普法,加速形成以點帶面、以面帶片的輻射宣傳效應。目前,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2.1萬人,人民調解員19043名,配備網格員29128名、聯戶長12.7萬名,村(居)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

目前,畢節市通過分運用新媒體資源進行媒體融合傳播,積極打造集“報、網、端、微、屏”於一體的法治傳播體系,讓法治宣傳教育更接地氣,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裡”,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深耕訴源治理

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質效

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是基層治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發揮司法職能,是參與社會治理的有力舉措。

基層自治,畢節有新的探索。

畢節市納雍縣“七人議事”解糾紛促發展機制入選為貴州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修路,村民不肯讓出土地,找他們﹔廁所修在道路旁,影響村裡環境衛生,找他們﹔村民鬧了矛盾,也找他們……但凡村裡遇到懸而未決之事或難題,都是他們到“議事桌”上商議,久而久之,他們成了群眾心中的“主心骨”,議矛盾糾紛、環境整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七人議事”成為化解矛盾、促進發展的有效機制,“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治理理念和“有事好商量”的和事思維已深入人心。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糾紛不出村、村民零上訪、命案零發生。自治、法治、德治並舉,村民心平氣和,逐步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辦事嚴格依法的好習慣。

對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黃泥鄉朝門村村民來說,有事找“聯戶長”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

“我們村的基層綜治中心,劃分為1個大網格、9個小網格,選優配強網格員和聯戶長隊伍,形成了‘全村一盤棋、干群齊上陣、人人有責任、協力抓綜治’的工作局面。” 朝門村村黨支部書記游永彬說。

據了解,該村從合作社社員、公益崗位人員、模范黨員中優選精干人員充實網格員和聯戶長隊伍,常態化為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了解村民的需求,調解鄰裡矛盾糾紛等,目前,村裡有網格員9人,聯戶長61人。

“聯戶長非常熱心,上門給我們講繳納新農合的好處,還經常打電話問我們有哪些困難,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村民王阿姨說。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實質,不外乎法、理、情。

今年3月,織金縣阿弓鎮大橋村27戶村民因地質災害治理起訴織金縣政府,此27件案件時間跨度長,涉案人數多、原告訴求過高,化解難度極大。

最終,通過市縣化解中心協作聯動,反復釋法說理,27名原告紛紛撤回起訴。

近年來,畢節市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通過在市縣兩級成立協調化解中心,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府院聯動,形成化解合力,推動試點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全市化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縣化解中心共收到法院推送案件398件,成功化解195件。

在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上,畢節市堅持“黨委領導+法院先導”,構建綜合治理大格局﹔堅持“司法推動+行業參與”,形成糾紛化解大合力﹔堅持“人民法庭+基層治理”,實現解紛資源大整合﹔堅持“委派調解+司法確認”。通過做好四個加法,推動訴調對接長效化。將訴源治理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抓手,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2022年以來,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計調解案件4.65萬件,調解成功率97.35%。成績的背后,是不斷的探索與有效的實踐。

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有力推動全市訴源治理工作有序開展,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切實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促進社會治理從化訟止爭的事后應對向少訴無訟的前端防范轉型,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來源:貴州省司法廳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