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關嶺視窗

關嶺斷橋“女子法庭”:巾幗護好“楓橋路” 法治澆開“團結花”

2024年01月08日14:58 |
小字號

近年來,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斷橋人民法庭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全市首個“女子法庭”,聚焦民生,以多元解紛為突破,結合轄區民族特色,廣延司法服務,通過分層過濾式調解,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層,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法治新動能。

在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壩陵村,斷橋人民法庭的法官們正忙著走村入戶,為群眾進行普法宣傳。

“我們壩陵村是少數民族村寨,為了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斷橋人民法庭的人員經常性來我們村,入戶開展法律知識宣傳,引導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學習運用法律,讓大家知道要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壩陵村村干部楊元說道。

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斷橋人民法庭管轄轄區有斷橋鎮、坡貢鎮、白水鎮三個鄉鎮,轄區人口約8萬人。針對轄區內少數民族聚居的特點,斷橋人民法庭推行雙語訴訟服務,充分發揮法庭少數民族干警語言優勢,提倡“用群眾語言、為群眾辦事”,並在立案窗口開展雙語接待,在辦公區域設定雙語調解室,確保當事人聽得懂、好辦事、快辦事。同時,法庭結合民族特色,借助民族節日普法,借力民俗文化解紛,積極探索普法新模式。

“斷橋人民法庭始終堅持司法為民的理念,准確把握人民群眾對司法服務的新需求、新變化,立足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質效,拓寬服務渠道,更好地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斷橋人民法庭庭長徐玲說道。

斷橋人民法庭在民事訴訟中推行“群眾評議團制度”,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調解組織成員、村干部等人員組成群眾評議團,“以老百姓聽得懂的話、群眾明白的理”評議案件,通過“百姓說事、群眾說理、法官說法”的庭審模式,促使當事人知是非、明事理、化怨氣,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近三年來,共運用群眾評議團制度參與審理案件48件,雙語調解76件。

此外,對於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斷橋人民法庭構建了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聯動機制,聯合鄉鎮、村(居)、教育、婦聯等部門單位開展婦女兒童維權工作,收集各個村的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名單,不定期進行走訪,及時發現和解決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近三年來,進村到組入戶1000余次,涉及轄區32村50組600余戶,發現解決問題200余件,先后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貴州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2023年11月,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斷橋人民法庭被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評選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先進集體。

“現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很多人是學生家長。普法不能照本宣科,要形式多樣,要讓對象願意聽、願意學、會用法。我還擔任了轄區內中小學法治副校長,不定期為學校師生上法治課、發放案例選編、講解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詢等。”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斷橋人民法庭庭長徐玲介紹道。

人民法庭處於司法審判的最前沿、矛盾化解的第一線。近年來,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准確把握加強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內涵,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優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專業性、一站式、便捷化的司法服務體系建設,為推動健全基層治理機制、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將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為工作出發點,以訴源、執源、訪源三源同治為工作抓手,依托‘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及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基層治理機制,不斷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以本次成功創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先進集體為契機,深化拓展各項工作成效,為法治關嶺平安關嶺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金燦說道。(關嶺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