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稅務局:念好宣傳“三字經” 落實為民好舉措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的統一部署,黔東南州稅務局積極謀劃、精心組織,通過念好宣傳“合、深、准”的“三字經”,積極協助農民工、施工單位等有效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取得良好成效。
“合”字當頭,打好宣傳“組合拳”
黔東南州稅務局在抓實抓細《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工作中,善於利用各部門合力,打出打好宣傳組合拳。
錦屏縣局工作人員到項目施工現場發放宣傳資料。
加強組織領導。及時成立宣傳工作小組,分管領導、部門領導主動作為,第一時間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貴州省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實施意見》開展學習,深刻領會文件精神。
加強橫向協作。黔東南州稅務局以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為契機,與人社、住建等部門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向農民工朋友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
加強縱向聯動。在省局指導下,結合全州稅務系統基建項目工作實際,將農民工系列宣傳資料分發各縣級稅務機關,明確宣傳工作任務,要求每個縣級稅務機關組織內部學習,特別是近年來有基建項目單位必須吃透文件精神,使每個干部都成為政策宣傳員,確保宣傳工作取得實效。今年以來共組織培訓11場,參訓人數達366人次。同時,加強對施工單位宣傳,進一步提高用工單位遵法守法意識和農民工依法維權意識。
“深”字為要,提升民眾“關注度”
為進一步把保障農民工工資系列政策落到實處,抓實抓細宣傳工作向縱深推進,黔東南州稅務局通過開展好宣傳“三步工作法”,切實推進日常宣傳、送政策到人、借助“村超”“村BA”以及各類民俗契機強化政策宣傳解答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做好線上宣傳。在官方微信、QQ稅企交流群、點單式服務平台首頁以及納稅人管理微信群等推送保障農民工工資有關政策以及有關宣傳視頻71次,得到農民工朋友的廣泛認可。
雷山縣局工作人員到施工現場為工人宣講政策。
抓牢線下宣傳。在臨街戶外電子大屏幕、辦稅服務廳電子宣傳屏滾動播放宣傳視頻9期﹔在辦稅服務廳、項目施工現場、街頭小巷、企業園區、農民工家中等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發放宣傳資料782份。通過多維度、多角度進一步強化政策宣傳,拓寬政策知曉覆蓋面。
巧借民俗宣傳。黔東南州稅務局充分用好“村超”“村BA”的流量優勢,在“村超”“村BA”現場發放保障農民工工資系列政策宣傳手冊,現場解答和講解有關政策。同時,充分利用“苗年”等民俗節日加強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系列政策和各類稅收政策。在黃平,11月10日“九·二七”蘆笙會、雷山縣過苗年期間,稅務部門的相關人員到會場宣傳稅費政策以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內容,通過發放宣傳冊、案例講解、問題解答等形式,向廣大民眾進行宣傳解讀,增加民眾對條例的了解度和關注度。
“准”字托底,解決政策“獲取難”
黔東南州稅務局通過強化“送策到人”,精准把握“最需要政策的人群”,充分結合鄉村振興、“助企紓困”大走訪活動等契機,將保障農民工工資系列政策和相關稅法知識精准送到特定需求人群。
結合鄉村振興送政策。各級稅務部門充分借助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對各自的結對幫扶戶發放宣傳資料58份、講解系列政策30次,特別對在外務工及返鄉農民工的幫扶戶宣傳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有關法律法規,讓其知法懂法,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黃平縣局利用黃平縣谷隴鎮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日“九·二七”蘆笙會宣傳政策。
直達現場送政策。全州稅務部門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貫穿到稅收服務和執法全過程,通過開展稅收服務直達施工現場、深入企業經營地等方式向企業負責人、辦稅人員、農民工等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講解稅收優惠政策和保障農民工權益相關知識、現場解答疑惑,共現場走訪企業、工地141個。通過“政策找人”精准推送,有效提升施工企業自覺守法意識和農民工依法維權能力,確保保障農民工工資等系列政策落地落實。(文/圖 李勝、潘文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根根翠竹鋪就特色致富路(美麗中國·“以竹代塑”在行動②)
- 核心閱讀 地處黔北的貴州省赤水市,全域277.8萬畝土地,竹林面積達到132.8萬畝﹔常住人口近23萬,從事竹產業的就有18萬左右。近年來,赤水市發揮竹優勢、做好竹文章,在長江上游筑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為當地百姓鋪就一條特色致富道路。…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一年多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蹄疾步穩—— 躍上新高度,“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 開建新項目,平陸運河正式動工,建成后將成為西南地區最便捷水運出海通道﹔ 運行新線路,“重慶—萬象—新加坡”鐵公聯運班列、“成都—欽州—泰國”鐵海聯運班列、“貴陽—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中亞班列等開通﹔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囑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加快推進,邁向高質量發展。 全鏈條、大平台、新業態,重慶、四川、貴州等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參與地區,不斷創新運營組織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牽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將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