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羅甸視窗

羅甸:從“喜搬”到“喜業” “幫扶車間”助力搬遷群眾就地就業

2023年12月08日16:57 |
小字號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羅甸縣堅持以人為本,把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扶持建設就業幫扶車間,讓更多勞動力實現就地就業,讓搬遷群眾既“喜搬”又“喜業”,不斷激發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用實際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冬日的清晨,薄霧彌漫,在羅甸縣學府家園思源社區騏鴻制品工藝廠的幫扶車間,機器的隆隆聲不斷傳出,搬遷戶羅興芬正在忙碌著生產化妝包。

騏鴻制品工藝廠工人正在生產箱包.jpg

騏鴻制品工藝廠的工人正在生產箱包。

“早上送小孩去上學,然后就來這裡上班,賺點生活費。”羅甸縣學府家園思源社區搬遷戶羅興芬面帶微笑地說。

今年42歲的羅興芬是學府家園思源社區的一名搬遷戶。2018年,一家人從紅水河鎮沫村村搬到思源社區,住上了寬敞明亮、干淨整潔的安置房。多年來,為了維持生活,她和丈夫一直在省外務工。今年9月,為照顧子女上學,她隻能放棄外出務工,但家庭日常生活開銷是一個長期問題,想依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又不熟悉環境,如何找工作賺錢成了她面臨的難題。

“在縣城生活,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們生活就比較困難。”羅甸縣學府家園思源社區搬遷戶羅興芬告訴筆者。

騏鴻制品工藝廠工人正在生產箱包1.jpg

騏鴻制品工藝廠的工人正在生產箱包。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了幫助羅興芬找到一個合適的就業崗位,破解就業難題,讓她“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社區黨員干部深入其家中,與其促膝長談,在了解就業意向后,安排她進行技能培訓,推薦她到就業幫扶車間上班,就近就地長期就業,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

“按照群眾的就業意願,做好就業登記台賬。”羅甸縣學府家園思源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王廣達說,社區干部採取分棟包干方式,做好群眾就業動態監測,隨時與企業聯系,了解招工信息,然后經過研判,精准推薦群眾就業。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鼓勵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易地搬遷勞動力,羅甸縣實行引進企業門面基礎免費裝修、租金“三減兩免”、車間用工培訓服務、符合條件幫扶車間認定一次性補貼等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吸引不同行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建設扶貧車間等,多舉措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變“輸血”為“造血”。

新越電子幫扶車間工人正在生產電子線圈.jpg

新越電子幫扶車間的工人正在生產電子線圈。

新越電子幫扶車間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2020年,在政府創業優惠政策扶持下,順利入駐思源社區,主要手工生產電子線圈產品。新越電子幫扶車間的順利入駐,為群眾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解決社區部分群眾就地就業難題。

“我們工廠每個月的訂單在45萬左右,五六十個人在加班加點地做,每年總生產量在500萬,產值在350萬。”新越電子幫扶車間負責人鄧登貴說道。

“當企業入駐我們社區以后,我們就根據他們的用工需求,為他們發布招聘信息,入戶推薦就業崗位,宣傳幫扶車間的相關政策,解決企業的用工難和群眾的就業難問題。”王廣達說道。

新越電子幫扶車間工人正在生產電子線圈1.jpg

新越電子幫扶車間的工人正在生產電子線圈。

在思源社區,像羅興芬這樣的人員並非個例。思源社區共搬遷入戶937戶4501人,目前引導就業923戶2148人,長期外出務工人員1384人,就近就業人員764人。

思源社區只是羅甸縣解決搬遷群眾就地就業的一個縮影。2023年,羅甸已累計認定幫扶車間31家,發放幫扶車間認定補貼80多萬元,幫助30人實現創業,帶動1600余人就業﹔建成零工市場3個,帶動400多人就業。

學府家園思源社區.jpg

學府家園思源社區。

“將深入學與務實干相結合,通過引企業入駐、建設就業幫扶基地、開發公益性崗位、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鼓勵就業幫扶車間吸納易地搬遷勞動力等,用心用情為搬遷群眾做好就業服務,讓主題教育成果轉換到為民辦實事上來。”羅甸縣就業局副局長楊勝偉說道。

截至目前,羅甸縣共有7個中大型安置點,搬遷群眾9170戶39852人,搬遷勞動力 8839戶21678人,已就業搬遷戶8839戶20678人,縣外務工13134人,縣內就近務工7544人。(圖/文 朱莎、計秘密)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