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果寨村:黨建引領吹起文明新風 共建共治共享多彩鄉村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果寨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度融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不斷凝聚群眾力量,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近日,筆者走進果寨村村委會議室,一場村民代表座談會正在召開,村副主任楊春花針對入冬以來外出務工人員開始返鄉,村內紅白喜事也比較頻繁的情況,叮囑村民們遵守村規民約,不鋪張浪費等事宜。
據村民們介紹,果寨村在節假日前后或其他重要時節都會組織召開“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相關會議或開展相關宣傳活動,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的觀念早已經深入人心。
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志願服務活動。
果寨村坐落於縣城西面,全村所轄面積9.6平方公裡,共有3個自然寨,15個村民小組,690余戶2800余人,居住著漢族、黎族、苗族、布依族等10多個民族,是鎮寧縣最大的行政村之一,面積廣闊,資源豐富,多樣化的民族構成,使果寨村包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人口數量大也給基層治理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
據寧西街道果寨村副主任楊春花介紹,果寨村一直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依托地方文化底蘊和“三線建設”文化精神,以強領導、正鄉風、美村容、促發展為載體,全力提升村民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
入戶宣傳零距離。
在村支兩委的積極推動下,果寨村實行黨員率先垂范,以“黨員帶動家人、帶動親友、帶動鄰居”的形式,以先進示范撬動鄉風文明,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媳、好家風等先進典型評選,為居民樹立弘揚社會新風尚標杆,引導干部群眾破除鋪張浪費、婚喪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樹立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寧西街道果寨村村民張忠良告訴筆者,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平時對村支兩委的工作也比較了解,我們應該帶頭做好移風易俗、遵守村規民約、反對鋪張浪費等與鄉風文明相關的事情,並且也要積極向鄰居、朋友宣傳相關政策,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果寨村。
果寨村迅速落實各項村規政策,群眾積極自發參與,長此以往,文明鄉風就徹底凝聚下來,成為果寨村內生活的品質特點。2015至2017年,果寨村獲得年度“全省文明村”稱號,2020年,果寨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成功晉級為“全國文明村”。
除此之外,果寨村還建立“黨員+志願者+網格員+包保干部”的模式,不斷動員大學生、種田大戶、返鄉青年等村民,擴充到志願者隊伍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在村民中形成人人積極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組織引領、干部帶頭、村民參與成為果寨村鄉風文明建設的法寶。
果寨村豐收。
寧西街道果寨村村民魯永敏表示,他們組建了一個微信群,村委工作人員會在群裡發布志願服務相關通知。隻要有空,他們就會參加志願者活動,打掃村裡面的房前屋后衛生。畢竟環境都是靠大家的,打掃干淨了,住著也舒服,外來的客人也會更加樂意參與。也覺得我們村衛生各方面都感覺很舒服。
今年以來,果寨村新招募志願者30余人,開展文明新風、入戶宣傳、環境衛生治理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23次,累計覆蓋群眾800余人次。
如今,從縣城直通果寨村的柏油路已經開通,公交車直達村內,村內環境整潔干淨,村民生活富裕,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果寨村打造出了富裕、文明的和諧美景。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寧西街道果寨村委會副主任楊春花表示,下一步,果寨村將持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加強村居綜合治理,增強村民自治意識,發動村民積極參與村務管理,著力加強村居綜合治理,給村民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基層治理為出發點,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穩定,保持民風更加淳朴,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文/圖 盧人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根根翠竹鋪就特色致富路(美麗中國·“以竹代塑”在行動②)
- 核心閱讀 地處黔北的貴州省赤水市,全域277.8萬畝土地,竹林面積達到132.8萬畝﹔常住人口近23萬,從事竹產業的就有18萬左右。近年來,赤水市發揮竹優勢、做好竹文章,在長江上游筑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為當地百姓鋪就一條特色致富道路。…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一年多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蹄疾步穩—— 躍上新高度,“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 開建新項目,平陸運河正式動工,建成后將成為西南地區最便捷水運出海通道﹔ 運行新線路,“重慶—萬象—新加坡”鐵公聯運班列、“成都—欽州—泰國”鐵海聯運班列、“貴陽—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中亞班列等開通﹔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囑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加快推進,邁向高質量發展。 全鏈條、大平台、新業態,重慶、四川、貴州等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參與地區,不斷創新運營組織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牽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將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