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黔協作:“我在貴州有個園” 莞銅攜手助推沿河空心李出山出海

2021年以來,借助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東風”,廣東東莞市“長安組團”(長安鎮、大嶺山鎮、高埗鎮、石龍鎮)結對幫扶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圍繞建設“一縣一園”、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升實體經濟承載能力、提高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品質、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發展體系現代化建設、增強沿河縣域經濟競爭力,合力打造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通過兩地協作發力,投入協作資金400余萬元用於空心李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等項目,投入協作財政援助資金3000萬元、財政銜接資金2000萬元,共建果酒果醬加工廠,以“廣東企業+沿河資源”“廣東市場+沿河產品”“廣東總部+沿河基地”的“4+”協作模式,實現空心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更多果農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果酒果醬加工廠。
完善基礎設施,助力空心李產業提質增效
鄉村要振興,要有產業支撐。結對幫扶以來,產業發展一直是東西部協作的核心,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
沿河針對空心李產業發展的短板弱項,用足用活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有效助力空心李產業提質增效,推動全縣空心李產業高質量發展。
霜降時節,秋色斑斕。走進中界鎮孫家社區,連綿山崗上的草木,在陽光的照射中,像一片燃燒的紅霞。
三三兩兩居民在社區空心李示范基地散步。“空心李示范基地水泥機耕道長6公裡、寬1.5米,是2021年東西部幫扶資金修建的,不僅方便了果農管護,還是村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孫家社區黨支部書記龍智告訴筆者,除此之外,還建了兩個蓄水池和水肥一體自動化滴灌設施,建成600立方米的冷凍庫,空心李成熟后村民可以免費在凍庫儲存。
果酒加工。
“我們這裡空心李基地集中連片,以前由於基礎設施跟不上,部分村民管護不用心,經濟效益不高。”社區副支書孫存亮指著眼前的100多畝空心李基地說,有了這些配套設施,基地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現代化。
除此之外,2022年還投入東西部幫扶資金300余萬元,在空心李核心區沙子街道的南庄、龍家岩、石先、甘溪溝等村修建蓄水池900立方米﹔新建南庄村五個配肥池,開挖空心李基地平整土方8.3萬方、開挖石方2.1萬方,修建2米寬三輪車道553米及100畝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配套閘閥並鋪設160PE引水管500米﹔新建3.5米寬機耕道2040米﹔為石先村空心李基地購買1套抽水設施。
果農豐收的喜悅。
延伸產業鏈條,鮮果精深加工助農增收
近年來,沿河依托生態資源優勢,高效發展空心李產業,目前共有18個鄉鎮種植空心李,共發展9.28萬畝,投產面積5.5萬畝,140畝以上的鄉鎮有11個、涉及117個村8400戶,30畝以上大戶49戶6500畝,2.9萬人直接種植空心李增收。
由於銷售渠道不穩定,遇到豐收年,果農空心李出現滯銷,導致果農管理積極性不高,空心李品質得不到保障。
為解決果農后顧之憂,沿河全力延伸空心李產業鏈,根據空心李鮮果可以釀酒的特點,大力發展果酒深加工,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8月,“長安組團”與沿河共建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果酒果醬加工廠正式投用,果酒廠通過深加工方式盡最大限度“消化”熟透的空心李,增加果農收入和產業附加值。
空心李收購。
據悉,果酒果醬廠建設面積13446.48平方米,共2條生產線,固定員工65人,年生產果酒2000噸,白酒2500噸,可實現產值1.3億元。
“今年風調雨順,空心李大豐收,熟透的空心李不好銷售,幸好這裡的加工廠收購,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南庄村55歲果農黎芙蓉笑瞇瞇地說。
“按照粵黔兩省、莞銅兩市委、市政府東西部協作決策部署,我們緊緊抓住長安組團幫扶沿河契機,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果酒果醬加工廠建在長沿共建產業園區,果酒廠不僅延伸了產業鏈條,還增加其附加值,讓更多果農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該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毅說。
如今,沿河縣依托東西部協作資源,立足“沿河所需、東莞所能”,圍繞沿河空心李特色產業精准發力,持續孕育產業發展新希望。
空心李果酒。
加強產銷對接,助推農特產品出山出海
2021年以來,沿河以東西部協作、粵黔協作、莞銅協作為契機,不斷深化消費協作,以沿河豐富的優質農特產品為切入點,對接東莞等粵港澳龐大的消費需求,依托協作政策,立足黔貨雲倉,集結沿河優質農特產品,抓產品打造,讓優質農特產品提質升級,實現農特產品產業化發展。
“三年來,我們通過長安組團結對幫扶,採取線上電商平台、832消費平台、線下直播帶貨銷售、長安組團直接採購等方式幫助銷售到廣東省空心李680多噸、1300多萬元。”在東莞市挂職的該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聶開貴說。
今年7月,東莞市新階聯網絡直播帶貨團隊跨越千裡赴沿河,以公益直播帶貨的方式為沙子空心李“代言”,擴大空心李宣傳“廣度”、加強助農增收“力度”、提升產品銷售“熱度”。
通過主播熱情洋溢的介紹,首日線上銷售近600單,以實際行動幫助果農銷售空心李。協作以來,兩地不斷優化產品,搭建銷售平台,讓沿河空心李產得出、品質好、買得走,做長群眾利益連接鏈,有效助力黔貨出山。
沿河工業和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洪斌介紹,為切實加大轄區農特產品銷售力度,縣裡成立消費協作專班,多渠道搭建消費協作產銷平台,精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通過“以採代銷、以購代消、協助銷售”等多種方式促進銷售,在“長安組團”的支持幫助下,沿河農特產品已在廣東建立長期的銷售渠道,並形成一定的銷售規模,攜手走出一條協作共贏的發展新路子。(圖/文 肖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