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國家一級指揮於海在貴陽孔學堂深情講述國歌背后的故事

2023年11月07日14:58 | 來源:貴陽網
小字號

11月4日上午,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第999場講座在孔學堂陽明大講堂開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指揮於海受邀,以“最愛我們的國歌”為主題,現場為觀眾深情講述國歌及國歌背后的故事。貴陽市級各部門、各區縣宣傳單位代表,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陽市第三十四中學、長郡貴陽高級中學師生代表以及部分貴陽市民等,近1000人到場聆聽講座。

於海,從事音樂工作50余年,常與國家重大慶典活動連在一起,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天安門廣場上經歷過五代領導人檢閱的指揮家,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的接見和贊揚。半個世紀以來,他曾數次在國內外重要場合演奏、指揮國歌,指揮過國歌共計1.5萬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連續10年為國歌立法提案,榮獲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被譽為“催生國歌立法的指揮家”“推動國歌立法的音樂家”。

2017年,於海正式開啟《我們的國歌》主題巡回講演,普及國歌知識,傳遞家國情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截至目前,共計開展了300余場講演。

“我對國歌特別有感情,我從一個中學生開始演奏國歌、指揮國歌,為此,我感到特別驕傲。”講座過程中,於海說:“在庄嚴神聖的國歌聲中,我見証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見証了人民軍隊亮劍顯身不斷強大,見証了人民豐衣足食、幸福美滿。”

當日,於海先后從“國歌的概念”“國歌的發展歷程”“國歌崇高神聖、至高無上”“國歌是家國情懷的生動教材”“我們國歌是最好的國歌”等5個部分,對國歌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在於海看來,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精神力量,是鼓舞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勁旋律。

於海介紹,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音樂遺產,不包括《義勇軍進行曲》,歷史上共有12首“國歌”:分別為1880年的《普天樂》,1896年的《李中堂樂》,1906年的《頌龍旗》,1911年的《鞏金甌》,1912年的《五旗共和國》,1913年的《卿雲歌》,1915年的《中華雄立宇宙間》,1919年的《盡力中華歌》,1926年的《中華雄立宇宙間》,1926年的《國民革命歌》,1929年的《三民主義歌》,1931年的《國際歌》。其中,《鞏金甌》是中國第一首法定國歌。

“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抗日戰爭時期,是中華民族真正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共同完成。每個中國人都不應忘記他們,他們都是中國人民優秀的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於海在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時,飽含深情地介紹了田漢、聶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一生,尤其是,他詳細講述了聶耳從小才華橫溢、樹立遠大志向和奮斗的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國歌歌詞共有84個字,節拍有37小節,標准時長46秒。於海通過逐字逐句地講解國歌中每一句歌詞的深刻內涵,並以“黃金比例”來詮釋國歌的旋律,和與世界各國的國歌進行對比,告訴現場觀眾,“我們的國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國歌,是最有振奮的氣勢,最有深刻的內涵,最能鼓舞人心的國歌。可以說,國歌不僅是14億中華兒女的最強音,也是曠世無雙的國歌的經典”。

講座最后,在於海的指揮下,全場觀眾肅立,高聲齊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激蕩著現場觀眾的內心。“唱了那麼多次國歌,今天是我唱得最激昂的一次。”現場觀眾紛紛表示,這場講座很有意義,不僅提高了對國歌的認識,也備受鼓舞。

“講座非常有意義,希望多開展這類愛國主義教育的講座。”講座結束后,韋女士告訴記者,今天特意帶著孩子來聆聽講座,希望增強孩子對國歌的了解,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次講座我全程錄音,打算回去以后播放給家人聽。”來自四川的胡旭東,今年50歲的他說,聆聽這次講座備受感動,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都能參加這類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家國情懷。

貴陽第三十四中學初一十二班的張亦歐同學也說:“這次聆聽講座,對國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國歌的發展歷程中,感受到了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

據悉,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已連續開展了10余年,累計接待現場觀眾近50萬人次,網絡線上聽眾逾千萬,成為全國堅持時間最長的公益文化講座,成為了備受社會關注的文化品牌,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黎榮/文 梁超/圖)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