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歐亞國家媒體看貴州︱化屋蝶變 落后山村變富美村落引外媒感慨

李麗萍 高華 陽茜 王秀芳 鄧潔 葉列娜 褚夢琦
2023年11月06日16:0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清晨的化屋村,村庄被大霧籠罩,鴨池河大橋隱沒在雲霧中,幻若仙境、別有洞天。站上觀景台,歐亞國家媒體看貴州記者團頻發感嘆。“就像是一幅傳統中國山水畫!”來自亞美尼亞的記者帕魯伊爾·西尼亞夫斯基被兩岸崖壁和粼粼烏江水勾勒出的壯美畫廊迷得離不開眼。

歐亞國家記者購買印有化屋村標志的T恤。人民網 陽茜攝

歐亞國家記者購買印有化屋村標志的T恤。人民網 陽茜攝

“誰能相信,十幾年前這裡竟是一個極度貧困的村庄。”裡海國際廣播電視公司記者尼加爾·拉赫曼諾娃說。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為“懸崖下的村寨”,這個位於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的小山村,昔日被懸崖峭壁所阻隔,發展遲緩,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村。

今非昔比,用來形容化屋村最恰當不過了。走進坐落於鴨池河西岸、化屋之巔懸崖上的花都裡化屋度假營地,活動草坪、兒童樂園、觀景台等設施映入眼帘,柴火雞、煨烏雞湯、烤全羊等美食香氣飄飛,滑翔傘、飛拉達、直升機觀光等體旅項目建設有序……度假的閑適與樂趣都能在這裡獲得。

歐亞國家記者在花都裡化屋度假營地休閑。人民網 陽茜攝

歐亞國家記者在花都裡化屋度假營地休閑。人民網 陽茜攝

花都裡化屋度假營地是由畢節市旅游集團和黔西文旅共同組建的山水畫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吸納化屋村合作社350萬元參與投資,提供營地活動、周邊游玩、餐飲美食等一站式服務。“我們營地的工人基本都是周邊村民,食材也主要向村民收購,周末還會開展營地集市,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品。”營地工作人員介紹。

“這個村庄發展的動力來自國家和政府對人民的關注。”看到此景,白俄羅斯廣播電台第一國家頻道記者雅羅斯拉夫·丹尼連科若有所思。站在一旁的尼加爾·拉赫曼諾娃接過話茬:“據我了解,貴州省相關部門在這裡加強投資、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幫助這個村庄發展產業,為當地村民提供工作機會,讓人們不僅有安穩的住所,還有穩定的收入,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重要的是看到了希望和未來,我真為他們感到高興!”

歐亞國家記者在化屋村拍照留念。人民網 陽茜攝

歐亞國家記者在化屋村拍照留念。人民網 陽茜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惠民政策在化屋村落地生效——2007年,新仁鄉到化屋村的毛路修通了﹔2009年,硬化的旅游公路通到化屋村﹔2017年,村民告別水電不通、設施簡陋的居住環境。不隻如此,村子還搭上鄉村旅游發展“快車”,發展起種植養殖、刺繡蠟染等產業。

2019年,化屋村貧困人口清零,宣布徹底消除貧困﹔2022年,化屋村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是十年前的十倍。

驅車下山嶺,在化屋村的扶貧車間裡,帕魯伊爾·西尼亞夫斯基駐足玩賞貨架上各式各樣的民族文創產品。“這裡售賣的都是本地的民族服飾,還有很多傳統樂器,造型款式很特別,我十分喜歡。讓我驚訝的是,這些東西質量還都特別好,真是物美價廉!”他笑言。

歐亞國家記者在扶貧車間參觀賞玩。人民網 陽茜攝

歐亞國家記者在扶貧車間參觀賞玩。人民網 陽茜攝

參觀完化屋村后,雅羅斯拉夫·丹尼連科坦言,整合農業、文化和旅游的想法雖然並不新鮮,但親眼見証這種模式在化屋村這個原本落后的小村庄成功應用,他感慨萬千。“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系,我沒能多和當地人交流討論,但這或許為我埋下了再次來到貴州的‘種子’!”他說。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