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貴州大學: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龍章榆
2023年11月01日08:4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科技園裡,開展互動交流,分享創業靈感﹔實踐課上,工程親自上手,感受實踐魅力﹔農業基地中,展開技術攻關,服務產業發展……

(插圖1)貴州大學西校區大門。陳恆 攝.jpg

貴州大學西校區大門。陳恆攝

培養引領未來的創新型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和重任。作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貴州唯一的“211”工程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貴州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高質量發展需求,打造一流育人環境,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聚合要素保障 厚植創新創業土壤

貴州大學西校區明正樓裡,一塊“貴州大學科技園”的牌匾並不起眼。但數據顯示,科技園裡並不簡單。據不完全統計,該園每年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百余場次,在各項大賽中獲得國家及省部級以上近百項,在園企業170余家,2022年產值突破2億元,學生創新創業企業佔比約1/3。

園區除提供場地和專業培訓外,還配備一站式服務大廳,提供工商代辦、法律咨詢、財稅代理、人力資源、投融資等“一攬子”服務。在貴州大學科技園主任王愛華看來,完善的要素保障是學生創新創業的前提。

插圖2 貴州大學科技園服務大廳。貴州大學供圖.jpg

貴州大學科技園服務大廳。貴州大學供圖

科園區的成功經驗,反映出了學校的務實探索。加強要素保障是推動學生高質量創新創業的前提。以問題為導向、從補短板入手,貴州大學推動“為學生創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共識成為行動。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涉及面廣、牽扯部門多,如何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貴州大學成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納入學校總體發展規劃。

在此基礎上,學校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和獎勵辦法》等配套制度,並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構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協調聯動、全員共同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格局。

創新創業工作要求高、任務重,怎樣確保力量使得上、使得准?貴州大學把加強人才、資金等的投入作為著力點。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項目研究、競賽培訓等工作。全校聘請120余名富有行業經驗的產業導師,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插圖3 貴大學生創新創業分享。貴州大學供圖.jpg

貴大學生創新創業分享。貴州大學供圖

如今,貴州大學設立的“大學生創新基金”每年投入500萬元,支持開展創新創業。在實施國家、省、校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校級項目上,2022年學校共立項1427項,支持項目經費2940萬元。

全方位、專業化的要素保障,在貴大培育了創新、開放的土壤,促進了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生根發芽。

深挖“課”“賽”內涵 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當鉗工、車工、木工還是焊接工?在貴州大學的工程訓練中心的一堂《勞動教育實踐》課上,貴大學生們有了新選擇。

“根據課程開出的訓練項目清單,學生可自由選擇做一個錘、球或勺。”實訓中心主任王旭說,該課程要求學生體驗經典和現代制造技術方法,在實踐中充分了解工程,提高創新創業能力訓練。

這堂精心准備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已覆蓋全體在校本科生約3.3萬人。但這也僅是貴州大學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一部分。

插圖4 勞動教育實踐上,學生開展計算機拆裝實踐。雷昊攝.jpg

勞動教育實踐上,學生開展計算機拆裝實踐。雷昊攝

貴州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置3學分創新創業模塊和9學分第二課堂模塊,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就業創業等深度融合。

目前,學校已出版《創業管理理論與實務》等一批教材。每學年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117門次。專創融合課程、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素質拓展類等課程分類組成了一個梯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以課促創”推進“敢創”,“以賽促創”則保障“會創”。

在今年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北阿學院學生團隊的《多孔非貴金屬基電催化劑助理電解水制氫》項目斬獲貴州省級一等獎。

“一點一點改進,一點一點攀登!”對於該項目學生負責人沈燕來說,比起比賽榮譽,備賽過程印象更深:團隊與指導老師從標題、內容、發展方向、應用前景等方面逐項討論,逐項改進。“在一場場交流討論、模擬答辯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真是一場難忘的筑夢之旅。”

插圖5 北阿學院《多孔非貴金屬基電催化劑助理電解水制氫》項目團隊。貴州大學供圖.jpg

北阿學院《多孔非貴金屬基電催化劑助理電解水制氫》項目團隊。貴州大學供圖

發揮“競賽育人”的獨特優勢,貴州大學積極參與和承辦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賽事。過程中,學校對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第二課堂學分置換、評優評獎、課程免試及加分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對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的工作量認定、資助經費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

根據統計,在第十七屆“挑戰杯”中,貴州大學創歷史最好成績﹔第十八屆“挑戰杯”中,學校競賽作品遠超歷屆作品數總和,省賽獲獎率達96%,首次實現所有學院均獲省獎的歷史突破。

數據顯示,貴州大學“以課促創”“以賽促創”的思路,推進了教學、科研、實踐、創新進一步貫通,顯著提升了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聚焦成果轉化 服務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由宋寶安院士、宋潤江教授指導,9名學生組成參與的“橫掃千菌”團隊獲得新突破:經上百次實驗,成功創制出綠色農藥20%氟苄噁唑砜懸浮劑用於防治植物細菌性病害。

在國內外細菌性病害的防治藥劑十分缺乏背景下,該研發解決了氟苄噁唑砜原藥易光解、不穩定等問題,提高了原藥的殺菌活性,有效增加農藥的利用率,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插圖6“橫掃千菌”團隊在進行數據分析。貴州大學供圖.jpg

“橫掃千菌”團隊在進行數據分析。貴州大學供圖

小團隊、大成果、高效益。這是貴州大學持續推動創新創業選題服務國家與地方重大發展需求,帶來的積極回應。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貴州大學推動創新創業人才培育、項目培育等工作“靠前一步”“更深一層”。

在黔西南的金礦區,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博士生團隊在礦區開展高應力巷道圍岩卸壓與支護綜合控制技術研究。“作為貴大學子,面向貴州能源發展建設需求,圍繞解決喀斯特地區深地資源安全高效開採遇到的系列瓶頸,我們要貢獻一份力量。”帶隊博士生陳慶港說。

在務川自治縣的蔬菜基地,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研究、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博士生謝文靜表示,團隊在主要蔬菜基地開展質量安全和防控技術的示范和培訓,旨在助力保障全省蔬菜品質安全。

在貴州新型工業化各企業,貴州大學“綠色化工”博士工程師團師生在開展專題研究。針對省內新能源材料企業通過傳統釜式反應工藝生產的納米功能粉體材料面臨的產品品質低、成本高等瓶頸,團隊提出並開發生產高品質納米功能粉體的微通道連續反應工藝,提供了一個能連續智能化生產、投資成本低、佔地面積小、耗能少的方案,獲得業界廣泛認可。

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學生在研究、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貴州大學供圖

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學生在研究、示范、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貴州大學供圖

敢想敢為、善做善成。結合高質量發展主題,貴州大學推動越來越多學生觀察社會、深入實踐,以扎實的創新科研成果服務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是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要途徑,對學校自身發展和服務社會等方面有重要意義。貴州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力、精神等流程培養,在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助力貴大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和學術研究型大學,為貴州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貴大力量”。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