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群眾路線貴州實踐】貴州省人民醫院:建好網上醫療窗口 做好人民健康幫手
預約挂號,公眾號內一步到位﹔健康知識,隨搜隨有、定期推送﹔沒帶醫保卡,省本級參保群眾也能在平台快捷用醫保支付……自2016年貴州省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開通以來,貴州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在該平台的服務性、時效性、互動性上下功夫,圍繞服務功能全、內容發布准、信息傳遞快的目標不斷完善運營,為群眾帶來及時、准確的健康資訊,提供智能、便捷、貼心的醫療服務。
截至目前,省醫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信息3000余條,完成預約挂號超1000萬人次,信息閱讀量累計1500萬次以上。省醫微信公眾號逐漸成為順應民意、溝通醫患、助力健康的“連心橋”。
暢通智慧醫療渠道 提供齊全便民服務
“醫生,您幫我看看這個CT檢查報告單有什麼問題?”9月21日,上海“銀蛇獎”“左英護理獎”專家到省醫觀山湖院區開展義診,來自畢節大方縣的張女士早早前往就診,遞給專家一份“雲膠片”CT檢查報告單。
“臨時看到專家義診的消息,沒來得及帶上報告單,好在手機上就能隨時調閱,真是太方便了。”張女士是一名冠心病患者,這次想向上海專家咨詢冠心病方面的先進的治療手段和新的治療方案,手機“雲膠片”讓她順利完成就診。
貴州省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平台“患者服務”內容一覽。
“雲膠片”是省醫基於移動互聯網和雲儲存技術,於今年3月開通的醫療影像智慧服務雲模式。群眾就診時,通過點擊省醫微信公眾號“患者服務”欄目內“電子膠片”選項,便能獲取此前全部檢查數據和完整的歷史檢查數據,隨時調閱檢查報告及全部DICOM原始三維影像。
相較於傳統“塑料袋+傳統醫用膠片”模式,“雲膠片”能安全、長久存儲,使用更方便,圖像更完整,影像質量更佳。“雲膠片”的運用,讓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隨時隨地獲取檢查進度、查看相關報告,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助力解決“看病難、排隊難、等待煩”的問題。同時,“雲膠片”還為遠程會診、異地轉診和分級診療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撐。
“雲膠片”的運用,是省醫完善建設微信公眾號患者服務功能的具體體現之一。一直以來,挂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候時間長、取藥排隊時間長、醫生問診時間短,都是群眾就醫的“堵點”。如何進一步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院自身的管理和運作效率,省醫的探索實踐在其微信公眾號內項項齊全的患者服務功能上得以印証。
近年來,省醫以提升微信公眾號患者服務功能作為進一步拓展醫院信息化建設內涵的目標。以制定患者最急、最憂、最怨問題的具體解決措施為出發點,省醫先后通過微信公眾號開通了多渠道預約、智慧預問診、就診指引、智能化電子病歷、診療結果查詢、檢查預約、電子膠片等服務功能,使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省醫微信公眾號設有“醫院資訊”主頁和“患者服務”“診療助手”“志願登記”3個功能模塊,內含數十個二三級菜單。進入省醫微信公眾號,群眾可隨時實現預約挂號、門診手機繳費免排隊、查看住院清單、查看檢查報告、查看院內導航等數十項自助服務,就醫流程獲簡化,就醫“急難愁盼”問題逐一獲破解。
傳遞多元健康資訊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維生素D,你查了嗎?根據省醫健康體檢中心2022年度體檢數據顯示,超過95%的體檢人群均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D減少,甚至嚴重缺乏,因此呼吁廣大群眾進行維生素D檢查,及時補充維生素D。”
“糖尿病患者如何居家測血糖?一定要選用與自己血糖儀相匹配的血糖試紙條,測試前應核對、調整血糖儀顯示的代碼與試紙條包裝盒上的代碼相一致……”
貴州省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平台新聞資訊展示。
這些權威健康知識,來自省醫微信公眾號“健康加油站”原創欄目,也是省醫微信公眾號的“常客”。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互聯網+健康科普”極大程度滿足了群眾對衛生健康方面的關切。“省醫微信公眾號平台建設有著明確定位,即成為傳遞健康知識和服務百姓健康的平台。”省醫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微信公眾號平台,做好患者服務和傳播健康知識皆不可或缺。
近年來,省醫突出“三個聚焦”打好健康科普“組合拳”,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堅持定期推出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元、覆蓋廣泛、及時權威的健康科普知識。運營以來,省醫微信公眾號先后開設了“健康省醫”“健康加油站”等健康科普專欄,全面廣泛傳播健康知識,彰顯“人民醫院為人民”的公益屬性,努力實現“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同時,省醫微信公眾號作為醫院信息推送的重要權威平台,也是醫院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為推廣好“貴州省人民醫院”品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省醫微信公眾號還開設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強堡壘 護健康 當先鋒”“醫心向黨·護佑健康”等多個醫院資訊專欄。
利用該類專欄,省醫微信公眾號以圖文、視頻、漫畫等多元形式深入宣傳省醫在醫、教、研、管、防等方面的重要進展和先進經驗方法,展示省醫重要新聞、醫療新技術、醫療新項目及典型案例等。健康資訊足不出戶即可獲取,醫患交互方式的創新,助力省醫畫好健康醫療網上網下“同心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