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讓光伏電站和風電場在黔西南州遍地開花

2023年10月10日16:2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曾經,這裡石漠化嚴重,當地群眾守著石頭山為生計發愁。如今,因地制宜建起了光伏電站,一排排湛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源源不斷地輸出綠色能源。

立足黔西南實際,依托良好資源稟賦,貴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裝機容量達108萬千瓦,光伏電站、風電場在黔西南州遍地開花。

大頂柱風光互補項目風光。

大頂柱風光互補項目風光。

生產一線黨旗紅 黨建引領聚合力

夏季烈日當空,走進黔西南新能源公司板萬光伏電站場區,映入眼帘的是一線運維人員頂著驕陽、奮戰正酣的畫面。現場,黨員突擊隊旗幟迎著熱浪高高飄揚。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堅持黨建引領,充分運用和發揮貴州金元“543”黨建工作體系的獨特優勢,不斷為綠電保供、安全生產注入“紅色力量”。

截至9月25日,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年度發電量10.09億千瓦時,突破10億千瓦時大關,完成年度發電計劃的82.40%,同比增長7.85%,電量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該公司各黨支部結合實際,積極創建申報黨員責任區6個、黨員攻關項目5個、黨員突擊隊4個,以創建工作作為黨員發揮作用的載體和平台,聚焦年度工作重點,不斷深化黨建引領工作。

大頂柱風光互補項目風機。

大頂柱風光互補項目風機。

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干部帶頭沖在保電一線,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安全專項培訓,開展“安全生產 黨員先行”“團員青年講安全”等特色活動,牢固樹立“抓安全就是抓生產”的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大檢查,對分布在黔西南州各縣市的20個風電、光伏場區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對排查出來的安全隱患和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及時組織人員開展搶修,筑牢安全生產防護網。

農光互補豐收綠 生態富民兩相宜

貴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堅持“創造綠色價值”企業使命,結合發電項目實際,持續深化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走出一條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路子,最大限度發揮新能源項目效益。

金秋九月,光伏板下種植的辣椒、烤煙、香芋、南瓜等農作物迎來了大豐收。在白碗窯農光互補光伏場區,漫山遍野都是翠綠的烤煙,村民們穿梭在“綠色海洋”中辛勤勞作,繁忙“趕烤”。

因地制宜發展“農光互補”,才能讓光伏與農業結合達到“1+1>2”的效果。為做好農光互補工作,黔西南新能源公司成立農業種植小組,積極與農業種植公司、研究機構等進行深入溝通,探討交流農業產業發展及經營模式等工作。同時實地調研電站周邊農作物種植情況,充分結合光伏電站所在地的氣候、交通、土壤等條件,確保農業項目選擇符合實際、適合開發、效益突出。

“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學到種植技術。”談起農光互補,當地農戶也頗有感觸。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既可以實現光伏發電與農業收益雙贏的利好局面,也為當地農戶帶去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在大頂柱風光互補電站風機平台周圍,牧草生長茂盛,油綠的草葉隨風擺動、沁人的草香清新扑鼻。進入運營期以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員以細致嚴謹的保護方案和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及時進行植被恢復,播撒牧草草籽,監控牧草生長情況,努力維持著對這片土地自然生態最周到的保護和最低程度的打擾。

當地村民看到滿山茂盛的牧草,向電站工作人員了解情況,並說明自家有養殖場,臨冬時期草料較少,希望可以到風電場割草養殖,以緩解養殖壓力。電站立即組織人員對村民養殖情況進行考察,得知情況屬實后,積極主動交流探討解決辦法,最終決定與村民簽訂安全協議書,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定期進行割草。既減少了風電場設備運行的防火壓力,同時解決了村民養殖難的問題,促進農民增收,有效推動鄉村振興。

光伏板下種植辣椒。

光伏板下種植辣椒。

萬畝荒山披藍衣 清潔能源送萬家

作為清潔能源,風力、光伏發電正成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重要力量。五年來,在貴州金元的堅強領導下,黔西南新能源公司搶抓“雙碳”政策機遇,依托當地光照充足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從黔西南北部晴隆縣一路向南到冊亨縣,目之所及一片“藍海”,那是成千上萬塊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昔日缺少植被、裸露石頭的荒山如今披上“新衣”,漫山遍野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逐漸成為了道路上的一道風景。

在安龍縣蔑帽坡150MW農業光伏電站,項目平均每年可為當地提供1.6億千瓦時綠色電能,節約標准煤4.93萬噸,可以有效改善周邊電源條件,提高當地新能源佔比。光伏項目總佔用土地面積約2700畝,土地採用流轉方式,20年土地流轉費用一次性支付給當地群眾,群眾從荒山中獲得租金收益。目前,當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多的超過5000元。

一個光伏項目,可以為當地提供幾十個長期聘用崗位。貴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各項目結合實際情況,立足光伏電站運營實際需求,優先聘用當地村民在光伏電站務工,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解決村民就業問題,提高日常收入。

“光伏電站就建在我們村,我在電站除草、清洗太陽能板,收入有保障。”在晴隆縣紫馬80MW農業光伏電站,從電站修建之初就在工地務工的人員超過100余人,現在大多已經成為電站的固定工人。“沒有外出打工的奔波,一邊在家裡務農,一邊在家門口務工,這讓我們感到很幸福。”紫馬鄉栗樹村村民如是說。

紅、綠、藍,眼前的“風光”色彩繽紛,匯聚成一幅美麗發展畫卷。未來,貴州金元黔西南新能源公司將著力於讓清潔能源產業與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持續擴大清潔能源項目建設規模,推動農光互補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圖/文 劉雪紅)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