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桐梓縣羊磴鎮:文化“活水”潤山鄉

2023年10月08日17:3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隨”手拈來一撮泥,捏、揉、搓、刻,不一會的功夫,一個農村的老物件就躍然而出,連把手上面的紋路都清晰可見,這就是“身懷絕技”的桐梓縣羊磴鎮桃子村農民黎永秀。說起來真新奇!在這個遵義市北部偏遠的小鎮上,群眾不但會繪畫、捏泥塑、雕竹雕、裝置機械藝術,還唱歌、跳舞、拍抖音﹔10分鐘走完的街道,蘊藏著藝術館、鄉愁館、美育基地等20個藝術場所。筆者在這裡感受到的藝術氛圍絲毫不亞於大都市。

黎永秀捏泥雕。

黎永秀捏泥雕。

2012年,藝術家焦興濤與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來到了這裡,與當地的群眾“牽手”成立了羊磴藝術合作社(2023年6月升級為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以其協商式的藝術方式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文化“活水”開始滋潤山鄉。

11年來,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精心“打磨”,藝術家和當地群眾“商量著做藝術”,一步步地讓藝術重回百姓日常生活現場,將鄉土藝術元素融入基礎設施建設,街景、村貌在藝術的“共生”下煥然一新。他們的會員,除四川美術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大學本科生、縣文化代表外,還有21名農民、木匠、石匠、商人等當地群眾。

“播種” 厚植文化自信

夏秋之交,走進羊磴鎮,一脈涓涓水,一村一落皆風景,驚艷了視野,讓人一醉芬芳。這裡吸引人的,除了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還有那充滿靈巧的雙手。

那一雙手,來自黎永秀。從前,那雙手隻會挖土、種地。如今,卻能捏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跳躍的山羊、飛扑的雞、吃草的兔子,眼睛裡的動物,就是黎永秀的泥塑作品。

20歲時,黎永秀婚嫁到桃子村,讀書少、文化低,無一技之長,她隻能種庄稼,當起了農民。“這一種就是三十年,如果不是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來到這裡創作,估計一輩子都不知道藝術是什麼?”黎永秀說。

今年4月,在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的安排下,四川美術學院學生莫佩鑫來到羊磴鎮創作泥塑,與黎永秀家同吃同住。為了方便照顧莫佩鑫,黎永秀常常陪伴,閑來無事的時候,黎永秀也捏上了泥塑。

黎永秀作品。

黎永秀作品。

關於黎永秀的第一件作品,她記憶猶新:“那天晚上,莫佩鑫在捏泥塑,心想我也捏一個,想著家裡的老房子,就一手捏了起來,不一會兒,房子就有模有樣了。”

捏出了房子,也捏出了黎永秀的自信。幾個月來,在不斷地摸索中,黎永秀捏出了32件作品,她也成功加入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

令黎永秀意想不到的是,羊磴鎮首屆“鄉土而新奇”羊磴藝術鄉場上,她的泥塑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還有人出錢購買。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老師、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主席婁金說:“藝術而是要真正走到基層一線和群眾中去,讓老百姓在藝術熏陶下尋找鄉村文化自信。”

“灌溉” 匯聚鄉村文明

“小時候喜歡繪畫,沒有條件學習。”從放下筆,到提起筆,謝澤忠用了40多年。

58歲的謝澤忠是羊磴鎮苦楝社區的商人。2015年,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在他家附近畫涂鴉,而他出於好奇,常常和這些學生閑聊,當謝澤忠拿出從前的鋼筆畫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受到鼓勵的謝澤忠重新提起了畫筆,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了自己的畫室——小春堂,而他也成為羊磴藝術合作社的一員。

謝澤忠喜歡畫年代畫,畫眼裡的家鄉、一山一水、一磚一瓦,想給后代留下更多的記憶。畫畫不僅“喚醒”了他的藝術細胞,還陶冶情操、開拓眼界。“除了畫畫,我也想給大家做點什麼?”謝澤忠把畫裡的想法,延伸到了生活。

謝澤忠的畫。

謝澤忠的畫。

謝澤忠先后加入了桐梓縣美術協會,羊磴鎮漁業協會、龍燈會、舞蹈隊,出錢又出力,成為了鎮裡面人人稱贊的“春哥”。而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妻子羅昭容、兒子謝帥也加入了羊磴藝術合作社。謝澤忠告訴筆者:“現在的家風更淳朴了。”

從影響一家人,到影響一群人,54歲的桃子村村民胡現坤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2014年加入羊磴藝術合作社后,胡現坤積極參加項目。今年6月,“淨化羊磴”項目啟動,他自掏腰包,向鎮裡的群眾收購煙頭,倡導大家愛護環境。

撿煙頭,一時變成了鎮裡的“新風尚”,更多群眾志願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街面衛生清掃等義務活動中。

“收購的煙頭,我們做成了藝術品——老煙鬼,擺放在羊磴鎮藝術館,供大家參觀。”胡現坤說。

“果實” 注入鄉村振興

依托各地藝術家、當地群眾,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帶動了一大批群眾從事畫畫、木雕等,建成鄉愁館、藝術文獻館、陶石創意館等一批藝術與鄉土氣息並重的展館,常態化對村民和游客開放。

這些“果實”如何注入鄉村振興?

2020年5月,苦楝社區木元組500畝黃桃成熟,“黃桃雖然好吃,但5塊錢一斤的價格都賣不出去,當時我們都愁壞了。”苦楝社區村干部羅昭勇回憶道。

腦瓜子比較靈活的謝澤忠提出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舉辦一個黃桃節?聚聚人氣。”這個想法,得到了藝術家焦興濤與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鎮政府的同意和支持。

6月,羊磴鎮黃桃節如期舉辦,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市縣相關單位、外來客商500余人參加活動,羊磴藝術合作社還將平面設計、影像創作、雕塑裝置創作等融入活動,讓桃子有了“品牌”。看到了品質、嘗到了味道,桃子一購而空。

“桃子現在都不愁銷路,價格不低於8元/斤。”羅昭勇做夢都想不到,文化真的可以“變現”。

黃桃節的成功舉辦,攪動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池活水”。

鄉土而新奇鄉場。

鄉土而新奇鄉場。

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今年6月22日,羊磴鎮首屆“鄉土而新奇”羊磴藝術鄉場舉行,機車騎行、藝術趕集和民俗活動、長桌宴等活動精彩紛呈。活動當日,共計吸引縣域及周邊游客5000余人,10余種文化產品紛紛“亮相”,不少游客購買。

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與邊遠小鎮的11年“牽手”,在國內外藝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孫振華將“羊磴藝術”視為中國鄉村公共藝術的代表案例。(文/圖 陸邱珊、黃顏、向婧、盧瑩、熊玉)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