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桐梓:“四個一”舉措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2023年09月28日16:25 |
小字號

近年來,桐梓縣不斷提升精密監測、精准預報、精細服務能力,通過一中心一機制一平台一張網,“四個一”舉措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一中心”統籌調度防災減災

2016年,桐梓縣投入400萬元建成桐梓縣自然災害應急指揮中心,防汛抗旱指揮部與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合署辦公,統籌調度全縣綜合防災減災工作。“在汛期,指揮中心每天有氣象、應急、水務等部門的業務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對汛情、雨情、水情實時監測預警,對政府、部門、鄉鎮(街道)及時開展三個叫應,有效形成部門合力,為全縣防汛救災工作提供有力支撐。”縣氣象局氣象台台長楊正鈞告訴筆者。

“一機制”引領氣象防災減災

自縣自然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建成以來,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應急聯動機制。通過縣委書記總指揮、值班縣領導在指揮中心指揮部值班調度、包保縣領導到鄉鎮成立臨時指揮部兩條戰線,全力防災減災,搶險救援。

“汛期重大天氣,縣領導到指揮中心值班調度,重要氣象信息直報縣領導簽批部署,氣象、應急、水務等部門聯合值班值守,多渠道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培訓和科普宣傳,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先進經驗,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楊正鈞介紹。

與此同時,縣氣象局對各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干部進行氣象防災減災專題培訓20期,參訓人數2700余人。

“一平台”提供有力決策支撐

近年來,桐梓試點建成縣級防災減災救災決策支持平台。該平台是貴州省首家縣級統一集約化防災減災綜合指揮平台,基於三維地理信息系統,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聲光超媒體等技術,融合氣象、國土、水文、民政等18個部門的數據,實現多災種監測、多時空場景、多平台聯動和多部門協同。

“該平台在重大天氣過程中能夠全方位監測,及時預警,直觀展示雨情、汛情和各部門數據,為指揮調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縣氣象局業務人員苟文倪說。

“一張網”夯實防災減災基礎

據悉,2020年以來,縣氣象局、應急局、水務局聯合開展了山洪災害監測雨量站點加密建設,創新性的將“雪亮工程”、應急廣播在氣象防災減災服務中業務化運用,有效提升了桐梓縣暴雨、山洪、城市內澇等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解決了預警信息傳播“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全縣112個氣象監測站點,覆蓋密度達5公裡。建成X波段雷達,提升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運用‘雪亮工程’,對河道水位進行實時監控。在預警信息傳播站網方面,利用12379、10620121等短信發布平台、應急廣播、防災減災微信群等渠道全面發布預警信息,縣融媒體中心及時播報天氣預警預報信息,不斷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同時,縣氣象局還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戰網建設,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防雹增雨,抗旱減災的作用。”縣氣象局業務人員趙葉告訴筆者。

縣氣象局現有人影作業高炮6門,自動化1門,火箭發射系統4套,每年開展人工防雹增雨作業30次以上。去年7月以來,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00多次,在抗旱中發揮了有效作用。

統一的調度,科學的決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近年來,縣氣象局不斷強化“四個一”舉措,為桐梓縣成功組織轉移6萬多人次,減輕重大災害性天氣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了有力支撐,切實筑牢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其中,2020年汛期,氣候極端異常,強降雨頻次多、強度大、災害重,共出現大暴雨5次、暴雨20次。“6.12”“6.22”木瓜鎮兩次大暴雨,通過提前預警叫應,安全轉移了32488人,有效應對了極端強降雨天氣。2021年風水鎮木艾村“9·12”特大暴雨,單日降雨量222.9毫米,通過提前預警叫應,緊急避險轉移211人,避免了人員傷亡,成功防范重大山體滑坡。

“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四個一’舉措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努力減輕氣象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打造氣象防災減災示范縣。”楊正鈞如是說。(桐梓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