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交通+”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邁入“快車道”
近年來,玉屏縣以農村路網為依托,積極探索“交通+X”模式,助推交通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讓鎮村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成為惠及民生、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交通+產業”,構建融合發展新格局。依托現有交通區位優勢條件,按照“交通+”模式,圍繞油茶、黃桃、食用菌、生豬養殖等產業發展,建立“交通+特色產業”計劃項目庫,不斷延伸農業產業發展鏈條,以縣城為交通樞紐中心,結合鄉村農業產業分布情況,規劃建設支撐帶動效應強的產業開發路,將農村公路末端延伸至產業生產源頭基地,因勢利導推動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最大限度發揮“一路通、百業興”帶動效應。截至目前,共籌集資金3.55億元,修建“四好農村路”等244條公路,連接產業基地、園區、家庭農場等111個,惠及沿線村鎮88個及5萬余人,發展油茶23.45萬畝、黃桃2.3萬畝、食用菌8860萬棒。
“交通+物流”,打造農村共享物流平台。建立客運、郵政及村集體企業利益鏈接機制,優化玉屏至亞魚、玉屏至朱家場等城鄉公交線路,沿線村寨設置便民服務網點,整合“公交站場、新能源運力、電商產業、郵政網絡、村部陣地和物流市場”六大資源,深入探索農村物流與客運班線共同配送、循環配送等新模式,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打造“網絡+運力”農村共享物流平台,實現“政府推動、交郵合作、市場主導、客貨融合”的發展新路子,進而全面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為農村電商發展和產業振興提供物流網絡支撐,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已建成田坪鎮“交郵”融合示范點1個、交郵融合示范線路5條。
“交通+就業”,筑路棲巢破窮障。創新“項目+小工匠”模式,積極推廣以工代賑,通過勞務公司組織動員農村勞動力、城鎮低收入人口和就業困難群體等參與務工,做好參與群眾的技能培訓,統籌勞務公司、技術專家等各類培訓資源,採取“培訓+上崗”等方式,開展崗前培訓和以工代訓,幫助參與群眾掌握勞動實際技能、安全生產常識等知識,解決群眾因技能不足而難以參與工程建設的問題,大力培育“小工匠”,推進“力工”變“技工”“零工”變“常工”。2023年以來,累計培訓農民工100余人次,培育“夾模工”“砌筑工”等交通建設項目“小工匠”30余人,累計發放勞務報酬約80萬余元,成功實施6座危橋改造工程項目。此外,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通過設置養護員公益性崗位,將100名有勞動能力、責任心強且能正常開展公路修補、路面巡查、路肩平整、積水排除等日常養護工作的沿線低收入者納入公益性崗位予以兜底保障,形成“以人養路、以路養人”良好格局。2023年以來,累計發放勞務報酬20余萬元。(付加娣、劉燕萍、楊鳴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