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民族大學“韻動向黔”團隊赴化屋村調研

暑假期間,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韻動向黔”師生團隊赴畢節市新仁鄉化屋村開展“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參觀了化屋小學、民族文化陳列館、精品民宿,健身步道等,與文化傳承人和化屋村歌舞團進行深度交流,了解“體育助力鄉村振興”開展情況。
化屋村隸屬於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是畢節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之一,被譽為“苗族歌舞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由於受地理環境、聚居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化屋村苗族傳統服飾、蠟染、刺繡制品、手工藝品、民族舞蹈、民族體育等仍保持著濃郁的民族特色。
化屋村歌舞隊跳打鼓蘆笙舞。
團隊此行主要目的是與化屋村歌舞隊進行交流,針對民族舞蹈在傳承中如何保留原汁原味、如何更好地傳承對民族文化、如何將民族舞蹈與現代健美操進行結合創編、如何將體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團隊希望將當地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與健身操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民族健身操,將其推廣給大眾,在學習中促進文化的傳承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韻動向黔”團隊與化屋村歌舞隊操舞動作教授現場。
化屋村文化傳承人楊燁介紹,該村苗族傳統舞蹈有苗族打鼓蘆笙舞、苗族板凳舞、苗族打鼓蘆笙拳舞、苗族花坡舞等,其中苗族打鼓蘆笙舞最具代表性。打鼓蘆笙拳舞是苗族的一種傳統舞蹈,用於喪葬祭祀和節慶活動。為繼承發展和繁榮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意識,當地把苗族民間武術、苗族打鼓舞、打鼓蘆笙拳舞、板凳拳舞等原生態民族舞蹈、民族體育及苗族民族服飾、苗族刺繡等民間文化納入部分學校的校本課程,把苗族蘆笙舞、打鼓舞、打鼓蘆笙拳舞、板凳拳舞普及到校園,起到傳承經典的作用。
“韻動向黔”實踐團隊與化屋村歌舞隊在廣場上進行技術動作交流。由當地村民組成的化屋村歌舞隊為實踐團隊表演了苗族打鼓蘆笙舞。實踐團隊將自主創編的《苗族健身操》教授給化屋村歌舞隊隊員。
“韻動向黔”團隊化屋合影。
實踐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的自然實踐活動,對於傳承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化屋村在“體育+扶貧”的良好基礎上,可做好向“體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過渡,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圖文由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