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裁”出多彩民族團結花

縫紉機在“扎扎扎”地響,繡花針在上下飛舞。
在制衣車間裡,身著民族服裝的繡娘們正在埋頭量尺寸、劃布料、剪裁布、踩縫紉,專心致志地進行服裝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一件件五彩繽紛、獨具民族特色的服裝漸漸成型,整個環境沉浸在緊張繁忙的氛圍中。
“這朵花真漂亮,繡在這裡非常引人注目!”
“領口上的設計很精美,民族元素展示到位!”
“這件裙裝我好喜歡,穿在身上顯身材。”
幾個穿著民族服飾的游客邊試衣服,邊興高採烈地議論著。
游客在選購民族服飾。
貴州晶晶民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位於興義市民族風情街,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集民族文化研究、特色民族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的民營企業,主要經營民族服飾、舞台藝術服飾、民族工藝品、地方特色旅游產品等。經過多年辛苦經營,獲得社會廣泛認可,先后多次被評為“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企業”“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傳承示范基地”“青年就業創業示范基地”“全國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貴州省工業品牌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企業”“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等榮譽稱號。
“每一次參加民族服飾設計大賽,登上領獎台,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感到新的責任和沉甸甸的擔子。”公司負責人聶聲瓊動情地說。
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創新是民族文化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聶聲瓊由最初喜愛到投身民族服飾設計工作,已有20余年時間。在深入設計服飾文化中,注重糅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民族服飾與現代時尚的銜接,展示民族服飾之美,讓傳統與新潮碰撞、融合,滿足了各民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公司注重對民族服飾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經過不懈努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92項,研發的主導產品“民族風系列服裝”,“蠟染手提包”“民族刺繡瓶袋”等工藝品被評為“黔系列”品牌產品,享譽省內外。一件件絢麗多彩、精美絕倫的民族元素服飾,既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又顯現創新之美,讓人們從中領略黔西南山水之靈氣,深受當地民族群眾和游客的歡迎。
“我從巴結鎮搬到城裡后,就開始做民族服飾制作,已經有10多年了。深感每件服飾就是一件民族文化藝術品,精心制作好每件服飾,讓各民族群眾把民族文化穿在身上,猶如一朵朵盛開的民族團結花。”布依族裁剪師王曉祥深有感觸地說。
繡娘在進行服裝剪裁。
民族服飾是文化、又是藝術,是語言、更是民族群眾的群體性記憶。晶晶民族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把周邊民族村寨中懂傳統民族技藝的優秀婦女能人吸引進來,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的同時傳承民族文化。公司現有固定員工50余人,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員工佔40%,先后培訓帶動1000余人創業就業。以承擔社會責任為己任,公司與繡娘合作,讓繡娘承包業務,當老板,形成利益共同體,把規模做大,帶動更多的民族群眾共同致富。
工人們正在制作服裝。
“我們注重挖掘、尋找民族文化背后的精神元素,把優秀的民族文化根植於民族服飾品牌的風尚中,讓民族服飾文化走向日常生活。”公司業務經理張忠榮說。
千百年來傳承的布依族文化、苗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燦爛的一脈。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參觀+體驗”等多元化結合,採取租、售並舉的靈活方式,讓多彩的民族服飾,在大街小巷、景區景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使民族服飾愛好者享受沉浸式體驗,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無限魅力。每一套精美的民族服飾背后,都飽含著一段動人的故事,傳遞出直擊人心的強大力量,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民族文化的古朴、秀麗、傳統和時尚的深刻內涵,提升了文化自信,促進了民族團結。
考察團到公司調研。
“我們不斷為民族服飾注入時代元素,助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在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中形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力量,推動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聶聲瓊信心滿滿地說。(文/圖 陳湘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