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安龍縣打凼村:優秀文化傳承催生文明鄉風 共建共享綻放民族團結花

李麗萍
2023年07月14日08:11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往安龍縣城東北方向驅車20公裡,逐漸可見林木蔥蘢、河水潺潺,走過名為“浪哨橋”的古橋,便進入打凼村。村民們三三兩兩坐在重陽樹下納涼、嘮家常。這種重陽樹,村裡不多不少正好有56棵。

打凼村的布依族佔總人口的98.5%,是典型的民族村寨,2014年,村子入選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通過傳承優秀文化,打凼村不斷推進民族共建共享實踐,凝聚起民族團結共進共識,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打凼村文明整潔的環境。人民網 李麗萍攝

打凼村文明整潔的環境。人民網 李麗萍攝

打凼村的孝文化歷史久遠,村中慈母山背后的傳說在這裡傳了一代又一代,尊老愛幼、父賢子孝的傳統涵養了村子的良好家風。每年重陽節,村子會為花甲以上的老年人舉行百叟宴,讓他們老有所樂。不僅如此,村裡還形成了打保福的民俗節慶,青年人在盛大的儀式上祝願長者長命百歲、幸福安康,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

為營造潛移默化涵養孝老愛親文化的空間,如今,打凼村村民自主修建“議孝亭”。走近“議孝亭”,亭柱兩側刻有“小孝齊家”“大孝興邦”的對聯,橫梁上還刻繪了中華傳統“二十四孝”典故和現代名人家風家訓。不僅為老人提供了一個休閑、聚會的場所,還能讓年輕人在此學習傳統孝文化。

“優秀的文化要傳承,身邊的故事也得傳頌。”打凼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韋選民說。在議孝亭內,有一件事跡不同於其他,主人公是打凼村村民楊勝素。幾十年如一日照顧患病雙親、為親戚奔走送醫、照顧大家庭中其他孩子……提到楊勝素,村裡人有口皆碑。自她的事跡被選入“議孝亭”后,她便成了更多村民學習的楷模。

打凼村內的民族團結文化牆。人民網 李麗萍攝

打凼村內的民族團結文化牆。人民網 李麗萍攝

“生活習慣十要十不要”“家庭美德十要”“當好婆婆八要八不要”“妯娌相處四不談”……依托孝文化,打凼村的“和諧文化”早已蔚然成風。不僅如此,為鼓勵村民們繼承並弘揚尊老愛幼、父賢子孝、妯娌和睦、婆媳得宜的優良傳統,村子常態化開展“文明家庭”“好兒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讓文明鄉風不斷煥發新氣象。

鄉風文明不僅靠自覺,還需要約束。結合民族村內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特點,打凼村探索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新途徑,通過將孝敬老人、鄰裡相助、婚喪嫁娶等通俗易懂又接地氣的內容寫進村規民約,拓寬村民民主管理的平台。“有誰違反村規民約,大家一起說說,一起管管,效果很不錯。”韋選民說。

“挖掘本村民族、村史、非遺文化,具有記載或傳承價值的,一次性獎勵100分”“參與各種組織的秩序維持、巡邏、鄰裡矛盾調解,一次獎勵20分”……為激勵村民持續關注村情村務、長期保持良好文明風尚,打凼村開展“黨建+積分”工作,營造爭上“紅榜”拒絕“黑榜”的氛圍,進一步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村民在村委會的休息區聊天。人民網 李麗萍攝

村民在村委會的休息區聊天。人民網 李麗萍攝

村裡不怕有矛盾,就怕不溝通。為推動建立團結友愛、平等和諧的農村新型人際關系,打凼村建立了“三老四會”治理機制,組建由旗老、寨老、離退休老同志“三老”構成的議事小組,指導由村民組成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以及禁毒禁賭協會“四會”工作,依據村規民約為村子的日常事務建言獻策、做好監督管理,並通過溝通交流化解分歧,從而增進鄰裡和諧。

“每逢大事要事,我們都會召集大家在‘議孝亭’共商共議,通過舉手表決的形式,讓大家都參與進來,真正把村裡的事當成自家的事。”韋選民說。如今,議孝亭成了打凼村民族團結精神的匯聚地,村民們茶余飯后圍坐此處談天說地,村干部隔三差五來這裡給大家講政策,基層評議自治組織時常借地召集群眾說身邊人、晒身邊事……打凼村的“文明指數”越來越高,民族團結的根基越扎越牢,村裡56棵象征民族團結進步的重陽樹也愈長愈茂。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