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魏發其:杵著竹竿走上養豬致富路

仲夏時節,天氣較為炎熱。
在海拔1100多米的桐梓縣大河鎮石牛村,森林密布,走在林間小道上,一股股涼風迎面扑來。
早上,殘疾同胞魏發其杵著竹竿,在家門口的菜園裡除草施肥。
“老魏,今年的生豬養得怎麼樣?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石牛村駐村第一書記張世玉上門走訪時,看到魏發其豬圈裡肥嘟嘟、圓滾滾的生豬時關心地問。
張世玉和魏發其一起查看肥嘟嘟、圓滾滾的生豬。
“感謝張書記關心,最近沒遇到什麼困難,目前生豬價格不怎麼好,我想多養些時間,在年底出售,預計收入有3萬多元。”魏發其邊忙碌著給生豬喂食,邊與張世玉聊起生豬養殖。
據了解,現年39歲的魏發其是肢體三級殘疾,無法從事高強度勞作。但魏發其不等不靠不要,從小就主動從事力所能及勞動生產。成年后,魏發其就向親朋好友學習畜牧養殖技術,先后養殖肉雞、生豬、肉牛等。經過不斷探索,認為在高山養殖生態生豬也是一條可行的致富路。從2016年3月,在幫扶干部、鎮村干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申請特惠貸5萬元,向親朋借款12萬元,修建起小型生豬養殖場。由於缺少購買仔豬資金,面臨著豬肉養殖發展困難。
魏發其喂養生豬。
大河鎮石牛村村干部徐剛獲悉魏發其的情況后,主動上門對其開展幫扶,與小豬商販聯系,幫助魏發其賒購仔豬15頭和1萬多元的飼料,並讓村畜牧防疫員上門手把手指導魏發其生豬養殖技術和生豬防疫技術,確保了魏發其生豬養殖健康發展。當年魏發其就通過生豬養殖實現經濟收入1.5萬元,嘗到生豬養殖帶來的經濟實惠,更加堅定了發展生豬養殖的信心和決心,2023年就養殖生豬46頭,預計出欄32頭。
談起生豬養殖的話題,魏發其有說不完的話。每天早上6點起床,第一時間就到豬圈觀察生豬生長情況,喂早食,打掃豬圈衛生,夏季一天沖洗一次豬圈,冬季三天沖洗一次豬圈。由於身體原因,正常人1小時完成的活,魏發其需要3個多小時才能完成。忙完生豬養殖的早活,就到早上10點左右,才開始洗涮做早飯。早飯后,又到田裡清除玉米地的雜草,施加農家肥,一直忙到14點后。回家短暫休息后,就開始忙碌下午的生豬喂食。每天22點睡覺前,再到豬圈觀察生豬的情況。
張世玉鼓勵魏發其壯大養殖業。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幾年來通過不懈的努力,他也掌握了一些生豬養殖技術,從未發生過一起生豬養殖事故而導致損失。為了減少生豬養殖成本,雖然身體殘疾,還種植了4畝多玉米。
“魏發其身殘志堅,發展生豬養殖,很不容易。他比別人起得早,睡得遲,每天想到的事就是怎麼把生豬養殖搞好,養出效益,過上了好日子。”當地80歲的魏發府老人感慨地說。
“我雖然殘疾,但要想過上好日子,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生活才有奔頭。我每年養殖生豬有3萬多的收入,自己種點蔬菜,日子還過得比較好。”魏發其對未來信心滿滿。(文/圖 王華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