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民族大學>>民大新聞資訊

貴州民族大學金禮:“痴心”育人 打造“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

2022年12月30日15:04 |
小字號

為講好民大生動故事,全面營造學校高質量發展氛圍,近日,貴州民族大學推出【民師匠心】系列報道,生動展示民大教師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擔當師者匠心使命的先進典型,激勵廣大教師切實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努力為開創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的“黃金十年”貢獻力量。

初見金禮老師,他正在教師休息室為學生進行難題講解,條理清晰,循循善誘。“金禮老師是我從小到大學習生涯中遇到過最好的老師!他就像父親一樣,關心照顧我們,對我的學習、生活和未來人生規劃都有很大的幫助!”2020級機電一班的余漢琥同學這樣形容他心目中的金禮老師。

師恩傳承 打造“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

2019年6月,金禮從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來到貴州民族大學任教。2020年10月起,擔任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2020級機電專業1班和2班的班主任。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金禮探索了項目、課程和競賽“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遵循“項目是引導,課程是核心,競賽是檢驗”的教育理念。

在“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針對學生們不同的自我發展規劃,金禮給出不同的培養方案:對於想考研的學生,金禮會對他們的數學、專業課、英語和政治進行督促輔導,對於他們想報考的學校和專業進行分析指導並給出建議﹔對於選擇就業的同學,金禮則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多渠道推薦學生到企業或基地實習,讓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更好地實現就業。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和學科競賽,結合創新創業技能和學科要點,一對一進行項目和學術的指導。截至2022年,20機電學生主持5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得第十五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大賽國家級二等獎4項、國家級三等獎7項﹔獲得第八屆貴州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銅獎2項﹔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貴州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級三等獎1項和省級優秀獎2項﹔獲得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省賽三等獎1項、優秀獎2項﹔獲得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貴州賽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第十三屆藍橋杯大賽省賽三等獎9項。

“‘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是學生提升成績的‘助推器’,更要培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考研學子成功上岸和工作學生找好崗位,讓學生能夠順利升學和就業。”金禮說。

提到建立這個模式的初心時,金禮老師說:“我讀博的過程非常的坎坷,我的碩導博導在這個時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可以順利畢業。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就想把他們教授給我的學習方法和創新經驗傳遞下去,由此開啟了‘三三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旨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金禮每年自掏腰包1萬元,作為助學金和獎學金,對家庭困難學生和表現優異學生進行資助和獎勵,並為學生購買開發板、英語學習資料和筆記本。“我讀書時也是受到很多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自己經濟寬鬆之后,也想為我的學生減輕一些生活壓力。”金禮說。

圖片1金禮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師休息室對學生進行輔導。

金禮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師休息室對學生進行輔導。

因材施教 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有用人才

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金禮將20級機電學生分為數學、英語、學術、機械、硬件、軟件等小組,分類進行指導和培養。說到英語組學生的學習狀態時,金禮說:“20級機電專業2個班全體同學都是英語組的組員,他們的目標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持續堅持學習。我們計劃大四時英語四級過線率超過80%,英語六級過線率超過20%。”

“數學培訓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密不可分,嚴謹求是的治學態度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形成對學科專業的敬業精神。”由於高等數學知識內容多、理論性強、邏輯嚴謹,培訓授課前,金禮會全心備課,將參考資料反復研讀,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學生接受能力會比較慢一些,一個知識點可能要講3、4遍才會達到一個好的效果,所以在考研前我計劃帶領學生把教材復習三輪、數學真題做一遍,查漏補缺。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了,就會更有動力去自主學習,舉一反三。”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20名機電學生獲得貴州省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和三等獎22項。

金禮對數學組同學開展培訓。

金禮對數學組同學開展培訓。

學術能力對於提高大學生創新思維、鑽研精神和生活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20級機電學術組目前有9位學生,每位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科研課題,金禮每周為學術組進行2小時的學術培訓。通過培訓和輔導,提高學生的學術能力,鼓勵他們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和參與學科競賽,實現以教促研、以研養教、以教輔賽、以賽輔教。金禮認為,教師的引導、關愛應當與學生的自主、個性充分融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培養具有競爭力的有用人才。目前學術組已發表軟件著作權2件、SCI三區論文1篇。

“痴心”育人  隻為初心不改

大二時,金禮讓20機電學生遞交一份兩年規劃,讓學生梳理、制定和逐步完成他們在校期間的2年人生目標。規劃是2年,並以半年為周期,完成目標和工作量。為了給學生做出表率,金禮自己撰寫一份五年規劃,公布於學生。每半年相互的進行師生匯報,互相監督。“很多學生在剛入學時都比較茫然,不清楚大學畢業后應該怎麼辦,沒有確切的人生目標,缺乏清晰的思路,我們對各自的規劃進行監督、每半年互相檢查,這樣可以幫助同學們有的放矢、不迷茫、不虛度大學時光,我也和他們共同進步。”金禮說。    

面對學生們的進步和感謝,金禮寄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三三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能結出更多碩果,為助力‘四新’‘四化’和建設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范區貢獻我們貴州民大的一份力量。”(文/葛夢菲 圖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