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思南:以良種繁育為突破口 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

2022年12月01日08:1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今年8月18日,思南·深圳招商引資項目簽約儀式上,思南縣人民政府與廣東國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就思南黃牛養殖及精深加工項目進行簽約,項目總投資1.8億元,投產后年收入預計達2000萬元以上,解決就業崗位300余個。至此,2022年銅仁市思南縣圍繞黃牛產業已成功引資超4.9億元。

思南黃牛。

思南黃牛。

從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到一個個產業匹配項目成功簽約,思南黃牛成功走進市場。思南縣的做法是:成立肉牛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明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領銜,統籌協調農業農村局、龍頭企業、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農戶主體有機銜接。同時,制定三年發展目標,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確保有人管、有人抓、有計劃、能落地。

謀劃——山地之上開啟牛產業新探索

思南縣山峽地貌突出,土地破碎,產業規劃難以實施。更要緊的是,交通不便引發的信息閉塞,曾經該縣土地多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思南急需找到一條發展出路。

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思南黃牛”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020年12月,印發《思南縣肉牛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意見(2021—2023)》,出台《思南縣肉牛產業發展優惠扶持政策實施方案(2021-2023年)》。

2021年3月,思南縣肉牛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成立,明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領銜。

2021年7月,啟動政府、農業農村局、金融、保險、企業、農戶“六方合作”模式,打通購牛、融資和保險渠道。

2022年10月 ,出台《思南縣肉牛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

……

“密集出台的政策,讓思南黃牛產業發展確定了目標、明晰了方向。”思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曠宗順坦言,對思南而言,剛起步的黃牛產業猶如一座亟待開發的“金礦”,潛力巨大。

思南境內烏江航道。

思南境內烏江航道。

邁進“十四五”,思南“一江四高兩鐵五空三圈”為載體的水、陸、空交通體系已成定局。縣委、縣政府提出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將基礎較好的思南黃牛作為首位產業,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育品牌,十年磨一劍”的總體思路,立足和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多方力量,在山地之上開啟黃牛產業新探索。

發展——強化保障書寫牛產業新篇章

家住思南縣大壩場鎮棗坪村石院壩組的郜邦兵,2022年返鄉養牛,因其肯吃苦、擅學習、愛鑽研,短期內便掌握了養牛本領。一年不到的時間,他已從養牛新手,變成了鄉親口中的“牛醫生”。

“剛開始沒有資金,又經驗不足,不敢多養,家裡就三頭牛。”郜邦兵表示,創業之初,一邊摸索一邊養,走了不少彎路。后來,聽說縣裡、鎮裡都會不定時組織專家培訓,每次都報名參加。並且,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今年6月,他還成功申請到了30萬元肉牛產業專項貸款。現在牛場初具規模,附近的村民經常來參觀、學技術。

“目前養殖肉牛36頭,種植飼草50畝。年底將有一批牛出欄,預計產值在10萬元左右。”現在的郜邦兵一心扑在養牛上,積極性高漲。在下一步的計劃裡,他不僅將繼續擴大規模,還會與同鄉的養殖戶開展合作,抱團發展。

截至目前,思南分別與農發行、農商行、郵政銀行等8家銀行進行合作,就思南黃牛產業推出“見牛貸”“興新貸”“農貸通”等多種貸款產品,累計授信肉牛養殖貸款2100多戶5.6億余元,滿足企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不同群體的貸款需求。

短短幾年間,思南圍繞“兩區、四帶、十重點”(兩個核心養殖區、四條肉牛產業帶、十個重點養殖鄉鎮)總體布局,對肉牛擴群增量、良繁體系建設、飼草飼料保障、屠宰精深加工進行重點打造,加之疫病防控網格化、品牌建設體系化、產業貸款靈活化的逐步形成,切實提高了農民養牛積極性。

村民正在喂牛。

村民正在喂牛。

如今,思南全縣存欄牛15.06萬頭,年出欄5.6萬頭,年新增培育經營主體2000多戶,規模化養殖率達36%,綜合產值達12億元以上,帶動就業5.2萬人。技術指導方面,組建28支“三農”專家服務團,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32期1420人。同時,建立了牛人工授精示范點30個,年人工授精數達2.4萬頭。

推進——提純復壯帶來牛產業新機遇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量”到“質”的發展,是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聚焦點。如何依托優勢,實現思南黃牛擴群增量和提純復壯兩手抓?思南的破題方式是:守好、壯大、叫響。

2021年8月,由省、市牽頭,縣抓落實的大壩場高峰村思南黃牛種牛場應運而生,佔地20畝的牛舍,現存欄牛308頭。其中,牛犢100余頭。“探索建立符合品種生產實際的良種繁育體系,是我們的目標。”思南黃牛種牛場技術負責人楊廷韜說,現階段,種牛場按照以保為主、強化選育、以育促保的思路,在保持種質資源特性的前提下進行良種繁育,把潛在的商業優勢充分挖掘出來,讓其創造更高的價值。

思南縣與貴州大學、省獸科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從“源頭”發力,使思南黃牛產業朝著“量增長”“質提升”穩步邁進。目前,全縣純種思南黃牛存欄6.3萬頭。

與此同時,在持續開展良種繁育基礎上,思南縣實施強品牌戰略,用好“思南黃牛”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這一“金字招牌”,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不斷增強品牌知曉度和美譽度,推動品牌優勢向經濟效益轉變。

建設——產業協同打造牛產業新未來

車行至思南黃牛產業核心區高山草原養殖示范園區(萬畝草場),一條17公裡的產業路沿園區穿插而過,25家現代化大型肉牛養殖基地分布在道路兩側。放眼望去,4500畝提級改良草地上,隨處可見膘肥體壯、毛色靚麗的黃牛。

2021年4月,貴州黃牛產業集團思南縣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進入園區啟動基地改造建設。通過補植補種改良草山草坡,提高其綜合利用率,成為思南探索“種草養畜,草畜平衡”,實現養殖節本增效發展的試點之一。

飼草料是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思南縣持續推進牧草種植由山上轉山下、分散轉連片、低產轉高產,中小養殖戶已基本實現粗草料自給自足。在塘頭、亭子壩、瓮溪等鎮建立21個高產牧草示范基地,流轉連片土地8000多畝,逐步實行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訂單式生產、批量化銷售。

越發完善的發展模式和日漸豐富的肉牛資源,讓貴州文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嗅到了商機。2021年,這家已扎根思南近6年的肉牛養殖企業,將鸚鵡溪鎮大城坨村養殖場擴建,增加“牛超市”。

“家門口有個‘牛超市’就是好!”“買牛更方便了,養牛成本節約了不少,牛源質量也不用擔心了。”“牛超市”裡,慕名前來看牛買牛的群眾交談甚歡。

“‘牛超市’的建設與運營,補上了思南黃牛產業的短板,解決農戶‘買牛難、賣牛難’的問題,為本地養殖戶與市場對接提供有效路徑。”劉開洪表示,要讓牛更“值錢”,建立完善產業鏈是關鍵一步。下一步,思南將不遺余力圍繞黃牛品牌,從飼草飼料、規模養殖、市場營銷等方面著手,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體系,讓黃牛產業發展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5.思南黃牛產業核心區高山草原養殖示范園區(萬畝草場)。

思南黃牛產業核心區高山草原養殖示范園區(萬畝草場)。

一筆筆專項金融貸款精准落地,一個個現代化養殖場拔地而起,一條條增收創收渠道不斷外延內擴……思南黃牛產業其勢已起,逐漸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貴州省投資促進局信息中心供稿供圖)

(責編:吳鋒、李瑞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