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如何讓孩子高效上網課?貴師大心理學專家為您支招

2022年09月30日09:5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陳加。

陳加。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讓孩子們都體驗了上網課是怎麼回事。剛開始對於網課的好奇能讓他們集中注意力,但隨著日復一日的學習日程,很多孩子會逐漸降低對網課的興趣,通常會表現出上課走神、一會吃東西、一會上洗手間等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們應該如何激發孩子們上網課的動力呢?究其原因,貴州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加認為:這是一個關於激發動機的問題。

動機(motivation)是一個概括性的術語,它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維持我們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動機是對我們行為的激發和指引。動機可以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前者是為了維持生命所必須滿足的動機,如飢渴、性、缺氧、疼痛、失眠等﹔后者是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其中就包括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 learn)是人類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它表現為對學習的意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學習動機能激發個體產生某一學習行為,對學習行為起著始動作用。根據學習動機的內外維度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通常是指個體內在興趣、好奇心或成就感等內部原因引起的動機﹔而外部動機就是用一些外部獎懲手段(既包括物質的與也包括精神的)來激發行為。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讓孩子學習的動力源自內心(內部動機)。如何做才能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呢?陳加提出幾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創造愛與尊重的學習環境

動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之上的,而無論哪種需要都是有機體內部一種不平衡的狀態。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的需求主要包括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他認為,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強,潛力就越大。而隻有當低級需求得到滿足時,才繼而產生高級需求。因此,家長們應該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愛與尊重的學習環境。孩子越能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積極的情緒體驗,就越容易將愉快的情緒與學習行為聯系起來。

何為愛與尊重的學習環境呢?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我們是不是很擔憂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在孩子上課、寫作業時借著“送水、送水果”悄悄觀察呢?其實這樣的行為也在無形中打斷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家長在孩子上課、寫作業期間應盡量減少這樣的行為,在確保孩子能有一個連續思考時間之余,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

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孩子而言,再也沒有什麼比興趣更能激發他們了。當孩子面對索然無味的枯燥學習時肯定會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相反,如果家長能盡量讓學習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的趣味性。

通常可以增加學習興趣的方法就是直接讓孩子能夠體會到知識應用的樂趣。比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數學知識,去超市時可以讓孩子幫忙計算今天購買的東西是否超額等。最簡單的,還可以讓孩子充當老師上課。尤其是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可以讓孩子當主播,家長扮演學生,讓孩子將當天學到的知識講一遍,這樣既能讓孩子溫習知識,又能讓他們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確定正確的學習目標

在設定學習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其思維發展的階段來確定有效的目標。對不同階段的孩子來說,目標的難易程度要有所區分。對於低年級階段的孩子而言,此時的學習更多的是體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學習的興趣,所以太難的目標更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對於今后的學習持續性毫無益處﹔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策略的熟練掌握,如果再給他們設置簡單的學習目標反而不利於其學習動機的激發。因此,學習目標得到確定一定要依據孩子的發展水平來確定,結合“最近發展區”,通常設定一個孩子蹦一蹦才能夠得著的目標是比較合理而有效的。

給予合適的獎懲

動機不僅會受到內部的影響,也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家長在使用獎懲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原則:

第一,現在的家長通常都會使用鼓勵式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在正性的表揚中成長。然而,在使用表揚和鼓勵時,要實事求是,不能濫用。在成就歸因理論中提到,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等都會影響孩子對任務的完成,而隻有努力是內部且可控的因素。因此,家長在對孩子表揚和激勵時,盡量表揚過程(如孩子的進步、努力)而不是表揚結果(如好成績、聰明),表揚努力而不是天賦。引導孩子關注學習的過程與自己的努力。

第二,家長們除了表揚之外,還喜歡使用物質獎勵,通常會承諾孩子,考試考了多少分就答應買個玩具,或考不到多少分就會受懲罰等等。殊不知,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將父母的物質獎勵和避免物質懲罰與學習結果聯系起來,從而削弱學習的內部動機。因此,建議家長們將適當的物質獎懲結合精神鼓勵可能效果更好。

利用心理學效應

最后,當孩子在出現學習拖拉,不願意寫作業時,還可以利用心理學的“強迫選擇效應”來試試。一般我們看到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總會催促,“快去寫作業吧!寫個作業怎麼這麼磨蹭?”但往往越這麼說,孩子越不願意寫。這時,不妨試試“強迫選擇效應”。把剛才的對話轉變為“現在到寫作業的時間了,你是打算先背古詩,還是先做計算練習呢?”類似的場景應用還比如:“跳繩訓練是想放學回來先練,還是寫完作業后再練?”等等。

總之,疫情期間的生活、工作、學習對家長和孩子而言都是挑戰,希望家長可以利用上述建議在不斷調整自己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協助孩子適應特殊時期的學習。(貴州師范大學供稿供圖)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