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新時代的貴州人丨李才剛:勞模工匠一身“絕活”

2022年09月27日08:41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程星

“他有一雙‘金耳朵’。”在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提到伺服車間伺服機構組組長李才剛,大家都知道他有一手絕活——從遠處聽聲音就能判斷產品故障點。

伺服機構是飛行器的“翅膀”,沒有它飛行器無法起飛。同時,飛行器在空中的偏轉角度也要由伺服機構控制。李才剛的工作就是要為飛行器裝上精准飛行的“翅膀”。

一台產品有上千個零件,從零部件到產品檢驗合格共有50多個工序,伺服機構組承擔的是總裝工作,也是產出壓力最大的環節。除了聽聲音辨故障這樣的“絕活”,為了打好交付“硬仗”,李才剛還要使出“大招”提質增效。

“一個拇指大小的插頭上有50個點,在顯微鏡下把引線一條一條灌膠上去,一一對應。”這是伺服機構組一個固定的工序——導通絕緣。“忙活一個上午,就隻能灌膠好一個插頭,稍有不慎就會出錯。”伺服機構組的人提起這個大難題,都會皺眉頭,“一出錯就相當於白干,又得重新開始。”

“人又不是機器,怎麼可能百分百准確?”這個念頭突然“點醒”了李才剛:“那不如設計一個機器來完成這個工序?”

有了靈感,李才剛開始研究導通原理,自學編程。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他在網上購買了設備進行改造,反復測試。連續三個月,用休息時間潛心鑽研,李才剛回想起來連夢裡都是導通絕緣。

“測試數據顯示成功!”那一刻,小組沸騰了,“原來要耗費一上午時間,現在通過智能化設備隻需要2分鐘!”

李才剛總結下來,“解決問題如果找到了關鍵點,就像捅破一層紙。”而在舉重若輕的背后,是他近30年扎根一線日夜鑽研的“苦功”。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李才剛從業以來對自己的要求,每一個產品他都要去了解原理、研究參數。細致到每一個零件在高溫和低溫下的不同反應,都做到心中有數。

手動磨配閥芯閥套,把間隙控制在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大小,保証產品性能穩定﹔創新性提出裝配方法,解決長期困擾公司的滲漏難題……憑著一股肯鑽研的“倔”勁兒和對產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李才剛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自身素質過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掌握技能。”通過“李才剛勞模創新工作室”這一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平台,他大力開展新人培育在“傳幫帶”上下功夫,還牽頭編寫了《伺服機構裝調實操教材·典型組件篇》和近13萬字的《伺服機構裝配與調試》等書籍,用於新員工教學指導。

近年來,李才剛勞模創新工作室產生技術成果80余項,提出合理化建議50余個,獲貴州省、航天科工和國家級優秀QC成果10余項,解決了10余項國內同行解決不了的裝配技術難題。通過“打通技術創新最后一公裡”,讓一些前沿技術轉化為公司的拳頭產品。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這位航天工匠不停歇的動力。他說:“還要再探索,尤其是智能化‘雲產品’上還要不斷鑽研,讓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