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路上民大人丨陳丹:勇敢逆行,隻為守護更多的“家人”

9月1日,正值貴州民族大學新生秋季開學,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打亂了所有人的學習生活節奏,原本生機勃勃的校園一時間陷入靜默。
“書記,我願意!”
9月4日晚上10點,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發出招募教師志願者的緊急通知,並要求志願者當晚就入駐學校。作為學院教師的陳丹看到消息后,立即給學院領導打電話,主動要求返校。
陳丹和學生們在一起。
“你的孩子還沒斷奶,你確定要來嗎?”學院領導關切地問。
“是的!我確定來。”陳丹的回答堅定有力。“我知道這回學校和平時上班不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下班’回家。但是,沒有關系,現在是用人的時候。”
“你來了,孩子怎麼辦?”學院領導繼續追問?
“沒事的,我家裡人會照顧好的。不用擔心。”陳丹說,雖然看到媽媽和老公眼神裡還是有擔心,但是大家都沒說出來。臨行前陳丹哄小孩睡覺,先生和母親就為她收拾行李。被子、衣物、生活用品……先生還往她的行李箱裡裝了好些小零食。
陳丹組織學生們有序進行核酸檢測。
9月5日凌晨2點,陳丹從家裡出發,返校抗疫。
來到學校后,陳丹立即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學校靜默管理的安排,陳丹進駐到其中一棟學生宿舍的第六層樓,負責配合醫護人員完成該層樓同學們的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同時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心理疏導,以及做好同學們的后勤服務。“我這層樓一共70名同學,每次做抗原,我就需要從樓下取來試劑,分發到各寢室門口。做完之后也要將這些醫療垃圾回收送到樓下統一處理。”陳丹說,試劑是很輕的,但是盒飯就重了。
70名同學的飯菜,泡沫箱子要裝兩三箱,多虧和其他樓層的老師一起才能搬上來。搬上來后一個寢室一個寢室分發。來來回回,要跑若干趟。每次發完飯,渾身是汗,累得直不起腰來。很多時候,採完核酸、給學生發完飯,自己吃上飯已經是晚上十點以后的事了。
抗疫不停學,利用網絡資源,學校統一啟動了在線上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陳丹也通過視頻,向同學們講授本學期她所承擔的課程。陳丹就住在學生宿舍,上課與樓層后勤工作錯峰進行。
陳丹在學生宿舍進行線上授課。
“苦不苦?”“累不累?”當筆者問及陳丹這些問題的時候,她總是一臉輕鬆,“這樣的時候,大家都很苦,都很累,我只是抗疫一線老師中普通的一員,咬咬牙就堅持了。”
疫情防控中,陳丹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擔當學院的新聞宣傳員。“新聞宣傳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特別是在這樣的時刻,信心很重要。我們就是要通過把大家的感人畫面報道出來,增強同學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也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中的每一位老師和工作人員打氣。”在陳丹的筆下,法學院9名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行政人員和老師被寫進報道,真實生動地展現了老師們無畏、堅強、樂觀的精神,令人動容。
作為一名母親,孩子是最大的牽挂。“剛開始想孩子的時候,我就會打開視頻看看他,但是他看見我就會哭,我也很難受,所以后來就隻能在孩子熟睡時看看他,或者在鏡頭前靜止不動把自己‘偽裝’成照片默默看著他。”說到這裡,陳丹的眼眶紅了。
“舍小家為大家。共產黨員就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和擔當。貴陽是我家,校園是我家,老師、同學們就是我的家人。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平安,一切辛苦都值得。”陳丹說。“現在,在全體師生的動力下,我們迎來了有序流動的新篇章,我很高興這份堅持和堅守中有我的努力和付出!”(文/吳昌玉 雷浩 圖/潘德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