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人民日報看貴州

破土而出烏江寨

周鈺姣
2022年08月29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同是水鄉,如果說浙江省嘉興桐鄉烏鎮的溫婉清秀是撐著油紙傘的江南女子,那貴州省遵義市烏江寨的古朴厚重則是一位飽經世事的山地長者,它一道道皺紋裡都藏著故事。

每一方青石,每一片黛瓦,每一扇木門,以及門檻上那些斑斑點點的白色霉菌,都在無聲地告訴我烏江寨的久遠年歲。板壁上,一圈又一圈水漬如波紋般漾開,似淡墨暈染,給人以無限遐想。

因積了灰塵和雨水,屋檐下的蛛網從透明的隱蔽中現出身形,露出一個個被撕扯的小口。一滴水珠從蛛網上滴落,在樓下的水渠裡吧嗒一聲,摔成碎月亮。

溝渠由青石砌成,因形就勢,隨彎就拐,走出柔曼身姿,又似水袖般舒展到我望不到的巷角。渠中清清涼涼的水將白雲藍天映照成沒有盡頭的長卷。長卷透明的澄碧裡,綴了幾朵深紫的三角梅和數片碧綠的落葉,一路漂向遠處,直至匯入烏江上游一支流的魚塘河裡。

接納了溝渠水后,魚塘河神奇般地從清透瞬間變回了綠色。可這綠並不輕薄透亮,是有著植物質感般潤澤的綠,正是朱自清筆下“厚而不膩”的綠。

寨中面積最大的色彩無疑是暗赭,這是幾百棟吊腳樓的顏色,是木材在工匠的巧手中“修舊如舊”的深沉穩重本色,當然,也是大自然的無心之作。遠遠望去,這樣的顏色並不真切,暗赭的表面浮著一層灰扑扑的白霜,用手不能抹去。我思忖,這是因為木質板壁被每晚的霜露所浸潤,又被次日的河風所吹拂,被正午的陽光所烘烤,如此這般日復一日地循環往復,也就有了抹之不去的冷清霜色。

霜色清冷,但木質板壁的觸感卻從不冰冷拒人,哪怕是呵氣成霜、滴水成冰的嚴冬,手撫板壁依舊溫潤暖和。這些板壁在夏天攢飽了黔北高原的陽光,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再將這陽光絲絲縷縷地釋放出來。我把鼻尖湊近,深深一嗅,聞到滄桑古老和溫軟清新相交的氣息,雖不濃烈,卻是悠長。

一根根原木撐起一棟棟樓,一塊塊板壁蓋起一間間房,折疊向上的樓梯將房與房挽起,青翠的地錦沿壁攀援,在樓宇間展露芳翠,給暗赭色的烏江寨增添一抹抹新綠。

我開始疑惑這些木樓不是人工建筑,而是破土而出,活生生長出來,是大自然“野生”的一部分,是有著呼吸和體溫的生命存在。它們和這腳下的大地河流是一體的,而在這大山裡,在這綿延千裡的烏江上游,還有著更為龐雜交織的根系,它們深深扎進大地,不知有多深。仿佛就在一場雨后,一輪日出中,一聲虫鳴間,一棟棟木樓就頂開了泥土和落葉,頂開了時間,冒出頭來,長出身來,在你不經意間,把身子悄悄往上躥了躥,趁你沒發現,又往上躥了躥。

躥著,躥著,一幢幢樓房就摩肩接踵地挨在了一起,在你面前悄然站成一片成年的樓宇。在它們的縫隙間流連,你會發現,背街的小巷裡,樓們又閑散地分開,獨自坐在自己那塊土地上,遙望著彼此。

白天的木樓古朴庄重,夜晚卻是另一種景象:在燈光的映照下,在夜空的映襯下,木樓褪去霜色,金碧輝煌如瓊樓玉宇,如仙宮神闕。

天色漸明,魚塘河倒映出的影子,讓木樓的身形變得頎長婀娜。一艘游船緩緩劃過,槳聲裡,水紋一縷縷漾出,這時,仿佛有一雙手,把木樓的影子折疊起來。

經過一夜的水氣霜露浸潤,已是微涼的青瓦,如魚鱗般閃光,從高處望下,一片片連椽接桷的房頂又變成一塊塊大瓦,連成了一個延伸到山裡的屋頂。

兩岸方形的屋頂為幾條細長的青瓦帶連通,青瓦下面即是風雨橋,它們將烏江寨的秀麗景色連為一體。青瓦為蓋,堅木為梁,這橋不僅是溝通兩岸的媒介,還可避風雨,更可渡心事到彼岸。

兩岸青峰,翠綠層疊,白塔隱隱,白鷺翩翩,它們與暗赭的木樓、灰白的石板路、油綠的河水,妥帖地交織在一起,深沉而厚重,清新而典雅。

是秀麗,是古朴,是精巧,是滄桑……每個人對烏江寨都有大相迥異的印象。站在岸邊,更多人想象著木樓裡的凡俗生活。給人以想象,或許正是烏江寨最為攝人心魄的吸引力。

原刊於《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29日   第 12 版)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