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系列報道
貴州民族大學王燁:踏踏實實為群眾謀發展的駐村書記

王燁,中共黨員,貴州民族大學派駐貴州省鎮遠縣報京鄉鬆柏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助力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多方聯系專家開展科技幫扶、推動校地合作開展農產品展銷活動等,以“主人翁”的責任與意識,全面助力報京鄉鬆柏村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需要踏踏實實、久久為功,我將全力以赴。”面對取得的顯著成果,王燁說。
“駐村以來 我的步數每天都在朋友圈‘霸榜’”
2021年5月,王燁暫別了民大校園,來到鎮遠縣報京鄉鬆柏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這裡是苗族與侗族聚居地,初到鬆柏村,王燁語言不通,開展工作有一定障礙。但他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察訪和調研。”
為了能盡快掌握村子的情況,王燁跟著當地村干部一起走訪,邊聽邊記,努力克服語言障礙,用近一年的時間走遍了村裡所有低收入戶,並組織召開多次院壩會、火坑會,多形式訪民情、察民意。王燁調侃道:“自從駐村以來,我的步數每天都在朋友圈‘霸榜’。”
經過調研,王燁發現,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鬆柏村雖然已擺脫貧困,但產業基礎薄弱,與外界經濟聯系較少,脫貧成果亟需鞏固。產業培育並非一朝一夕,但基礎設施完善應加快步伐。
“群眾的吃水、用水問題是關系民生質量的大問題。”王燁告訴筆者,鬆柏村多山,不易儲水,每到枯水季,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受限,阻礙了鄉村的進一步發展。平塝煙水配套工程是涉及整個報京鄉飲水用水的水利工程,王燁到鬆柏村后,十分關注此項民生工程建設,多方奔走、積極協調,全力推動此項工程的進展。“如今,煙水工程款100萬已到位,預計今年7月開工,建成后,包括鬆柏村在內的整個報京鄉都能擁有自己的小型蓄水庫,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王燁說。
王燁和村干部開會。
發揮高校資源優勢獲鼎力支持
鬆柏村所屬報京鄉,貴州民族大學選派到這裡的駐村干部有8名,分別駐扎在6個村,相隔不遠。王燁將同事們聯合起來,一起走訪、調查和討論,他希望把大家的資源和優勢集中起來,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幫助鬆柏村發展。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王燁通過調研了解到報京鄉中心小學的教學物資匱乏,亟待改善。於是,他積極與貴州民族大學各職能部門和學院協調,尋求支持。愛人者人恆愛之,王燁的拳拳之心打動了大家。最終,教務處和附屬小學向報京鄉中心小學捐贈了130套課桌椅,建工學院、校團委為鬆柏村教學點提供了黑板、畫筆、積木等5000余元的教學物資。每逢暑假,學校還會組織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到報京鄉為孩子們義務上課。“要盡可能的培養孩子,盡力為他們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他們是報京鄉的未來。”王燁說。
為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王燁積極與學校取得聯系,將鬆柏村的情況一一匯報,將自己對鬆柏村產業發展的思路一一闡明,他的想法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校團委為鬆柏村增設了近萬元的辦公物資,學校層面更是鼎力相幫,立足鎮遠縣豐富的箬竹資源,邀請了南京大學竹類研究所專家赴縣裡考察竹類作物,為鎮遠發展箬竹產業建言獻策,被當地政府採納。
南京林業大學竹類研究所專家考察鬆柏村竹類資源、
千方百計為村民尋找產業路的“帶貨書記”
“苞谷、菜虫、田泥,稻花……天然的食材成就了鬆柏村原生態的美味。”王燁說,生在在水田裡的稻花魚肥美鮮嫩、散養在山間果林中的矮腳雞肉質Q彈、五谷雜糧飼養的土豬肉香糯可口……這些優質農產品,需要與市場對接,才能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在貴州民族大學任后勤處物業管理科科長時,王燁曾接觸過貴州民族大學定期舉辦的農產品展銷會工作。“我們學校有幾萬師生的消費需求,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領域。”在這個思路的主導下,王燁積極和學校聯系,大力推廣鬆柏村的優質農產品,但凡學校老師們有購買農產品的需求,王燁就主動開車帶貨,老師們因此賦予他“帶貨書記”的稱謂。
此外,王燁還主動聯系各類農產品供銷企業,積極探索代購公司訂貨,希望村民通過訂單定向種養的方式,能有目的、有效益地發展種植養殖業。王燁說:“萬事開頭難,勸村民們接受市場化的新思想、新形式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村干部持續不斷的引導。”
為了讓村民們進一步了解農產品的市場運作模式,樹立市場化思維,王燁一方面多方聯系企業商家、摸查市場情況。另一方面,耐心地向村民們介紹企業需求、收購價格和當前市場趨勢,等等。除了做村民工作,王燁還積極游說鎮遠縣各個鄉、村的干部,希望有更多村鎮參與進來,形成規模,帶動周邊聯合發展。“那段時間嗓子一直啞著,除了向內講解動員,還要向外打聽聯系,村民們打電話來直接問我的也不少。他們能打電話來,我很高興,一說就停不下來,直到嗓子沙啞。”王燁說。
王燁(左一)和同事在鬆柏村考察田間作物。
王燁表示,在接下來的駐村工作中,他將繼續在訂單農業方面下功夫,利用現有的資金、資源、人員、技術,以點帶面發展鬆柏美麗鄉村建設,為把鬆柏村打造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文/王少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