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民族大學>>民大新聞資訊

貴州民族大學校友肖濤:民生福祉無小事  做好群眾“服務員”

2022年07月01日14:48 |
小字號

貴州民族大學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秉承服務貴州,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辦學宗旨,為貴州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近期,貴州民族大學推出【校友之聲】系列報道,全面展示民大優秀校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故事,營造學校高質量發展良好氛圍,激勵全校師生牢記囑托闖新路、滿懷信心向前進,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13年,肖濤從貴州民族大學畢業。一心想到基層做出一翻事業的他,參加了選調生考試。來到了雷山縣城東南部的永樂鎮工作。

脫貧攻堅 奮戰一線顯擔當

永樂鎮是雷山縣一個貧困鄉鎮。

永樂鎮東接黔東南州榕江縣,西與黔東南州丹寨縣排調鎮和本縣大塘鎮接壤。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5公裡。全鎮共有27個行政村、127個自然寨、248個村民小組,農村戶籍人數為7000余戶27000余人。

肖濤來到永樂鎮時,這裡的貧困程度很深。當時的雷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永樂鎮又是雷山縣的南部偏遠鄉鎮,貧困程度可想而知。數據顯示,2014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66戶904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5.75%。

“也就是說,全鎮每10個人當中,就有將近4人身陷貧困。”肖濤說。

扶貧,一直是貴州面臨的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課題。肖濤的工作,一開始就和扶貧結下不解之緣。

肖濤在扶貧一線工作,從2014年開始。這一年,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的他,承擔起5戶貧困戶的對口幫扶任務。

肖濤感受到了壓力,作為一名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兵,缺少經驗的他在脫貧攻堅的戰斗中,迎來一個個挑戰時,有時頗有些不知從何入手。

肖濤說,這時候,他總會想起母校貴州民族大學老師們的諄諄教導:社會是另一所大學,每一個人都要在實踐中、在工作中學會成長。

他主動申請到社會事務辦等一線股室服務群眾,開展特困群眾低保申請受理、農村群眾危房改造等工作,積極融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做群眾的貼心人。

肖濤在永樂鎮開展走訪

肖濤在永樂鎮開展走訪。

不懂就學、不會就練。在貴州脫貧攻堅大決戰的一線戰場,為了替幫扶對象找到脫貧辦法,肖濤走村串戶、深入了解鎮情、村情和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虛心向老扶貧隊員學習請教,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利用好國家和省、州的扶貧好政策,因地制宜地為貧困戶、貧困村找到發展路子。

脫貧攻堅,產業脫貧是關鍵。在脫貧一線的戰斗歲月中,肖濤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和村民一起奮斗,開展分類幫扶,培育重點產業,趟出了一條條產業脫貧路、富民路。

今日的永樂鎮,一個個特色產業,正成為山區群眾的“綠色提款機。”

草坪村的林下天麻,不佔田、不佔地,林間草地刨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護了森林、富了百姓”﹔喬桑村的辣椒產業,萬畝辣椒火紅,助力鄉村振興﹔黨開村的花菜產業,產品成功打入凱裡、貴陽市場,鼓起村民“錢袋子”。林下養雞、特色山羊、稻田養魚、中藥材、筍用竹、茶葉……肖濤至今還關注著永樂鎮的特色產業發展,為每一個特色產業的成功而興奮。這其中,凝聚著他和同事們的辛勞,凝聚著扶貧工作人員和村裡的父老鄉親的共同奮斗。

通過開展分類幫扶,重點產業投入,從2014年到2018年,永樂鎮共脫貧了2175戶8569人,貧困發生率從35.75%下降到1.83%。2019年2月,省委省政府對雷山縣開展脫貧攻堅驗收考核,在全縣所有黨員干部及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雷山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同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第三方對雷山縣脫貧成效進行抽查復核,順利通過驗收。

肖濤說,當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當戰勝了絕對貧困,看到群眾從愁眉苦臉到喜笑顏開,曾經的通宵達旦加班的疲憊、曾經的不被群眾理解的委屈,都被一張張真誠的笑臉一掃而空。

肖濤在永樂鎮幫助群眾秋收。

肖濤在永樂鎮幫助群眾秋收。

城市管理  民生福祉無小事

2019年11月,從永樂鎮脫貧攻堅的戰場凱旋而歸的肖濤,接受組織安排,到雷山縣市政管理局任局長。

城市管理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讓城市管理工作融入當地發展大局,回應百姓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助力,肖濤深感責任重大。

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市政管理局推行“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常態化”,對在建工程項目開展專項巡查,對於揚塵污染實行零容忍。啟動輕中度污染天空管控措施,加強對縣城區的建筑揚塵、低空面源污染、移動源污染等的管控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將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作為城鄉環境整治、鄉村振興戰略和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全力加以推進。如今的雷山,城鄉生活垃圾基本形成了從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全縣垃圾大部分用於垃圾焚燒發電,少部分覆土填埋,城鄉垃圾日產日清,為打造干淨整潔、宜居宜游的城鄉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肖濤在市政管理局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肖濤在市政管理局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城市管理力量。當疫情襲來,市政管理局在城區車站、廣場、醫院門口、主干道等人員密集區域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引導群眾將廢棄口罩投入。每天進行定點清理,對廢棄口罩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的健康安全。

……

很多人覺得,城市管理工作瑣碎,難有成就感。但肖濤認為,城市管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民生福祉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他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成為幫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執行者,肖濤感到驕傲和自豪。

肖濤在市政管理局開展幫扶結對工作。

肖濤在市政管理局開展幫扶結對工作。

回望大學 四年求學鑄初心

畢業十年,肖濤時常回憶起自己的大學時光。

工作中遇到挑戰,肖濤總會想起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要多為群眾干實事。”

肖濤說,“奮發蹈厲,庄敬自強”是民大的校園精神,是民大人71年的精神堅守。要時刻保持干事創業的激情,隨時保持一顆對事業、對群眾、對權力的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體現自己時刻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在工作中感悟民大的校園精神。

肖濤認為,大學四年,是自己完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塑造的關鍵時期。

在民大求學期間,肖濤長期擔任學生干部,承擔著為同學們申請助學金等服務工作。正是這一經歷,造就了他的服務意識、紀律意識。工作后,得益於此,他在扶貧攻堅中,迅速通過貼心服務和群眾打成一片,所經手的民生工作,也未發生一起投訴。

肖濤說,通過不斷學習,特別是政治理論學習,自己深刻認識到自己始終就是一名公仆,就是群眾的服務員。他寄語學弟學妹,以敏而好學、孜孜不倦的精神多學習專業知識,“做好時代的服務者”,畢業后,投身一線,加入到鄉村振興的行列中來,為百姓辦實事,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文/王寧、姚輝 圖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