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基層黨建

聚資源 促就業 壯產業

興義黨建引領蹚出鄉村振興路子

2022年06月30日09:05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盛夏六月,走進黔西南州興義市鄉村,處處呈現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圖景。

充分激活基層黨組織“主心骨”作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人才、產業、資源深度融合,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興義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蹚出的一條新路子。

人才賦能激發鄉村潛力

每到周末,敬南鎮白河村的紫頂龍芽草花海裡游人如織。遠山林木蔥蘢,巨大的風車徐徐轉動,6000畝茶園四季青綠﹔近處的農家樂裡談笑聲喧,茶葉加工廠內機聲嗡嗡,戶外婚慶基地也熱鬧非凡。

作為州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白河村聚焦人才帶動,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加強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生態田園、茶葉種植加工、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白河村黨支部書記呂普祥介紹,通過對全村521名經商人才、156名鄉土人才、42名退役軍人、126名大學生等各類人才資源進行梳理,動員、吸引各類鄉賢人才回村創業,目前已實現鄉賢人才投資1400余萬元,建成茶葉加工廠1個、農旅體驗基地1個、精品休閑民宿2座﹔利用生態、文化、地理氣候等資源優勢吸引外來人才投資參與,吸納300萬元社會資本建成立體農業基地1個。

2021年,白河村投產茶園實現產值72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萬元。全村業態布局更加豐富,產業格局更加優化,鄉村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拓寬就業暖民心強信心

“聽黨話,跟黨走,美好生活才會有﹔兩不愁,三保障,我們生活變了樣……”

67歲的江啟華老人常常以這首新編民謠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作為受惠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興義市(含義龍新區)的9萬余新市民之一,江啟華身體健朗,就業意願強烈,在社區黨支部的幫助下,在附近的韭菜種植基地當上務工小組長,每天可獲80元純收入。“別看我年紀大,也能為家庭作貢獻。”江啟華說。

如今,江啟華和他的鄰居們正快速融入新生活,安居樂業。

“凡是有條件、有意願就業的勞動力,都實現了就業增收。”洒金街道栗坪社區支書楊昌躍介紹,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目標任務,黨支部抓住群眾最關心的“錢袋子”這個重點,通過引資建扶貧車間、組織勞務輸出、聯結周邊產業基地、開辟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多舉措拓寬就業路子,幫助全社區勞動力家庭2598戶5863人實現就業2598戶5450人,就業人數佔勞動力的92.9%,戶均就業2人以上,實現了充分就業。

抱團發展實現多重效益

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會蹄疾步穩。

義龍新區鄭屯鎮7個村黨支部採取抱團發展的方式以富帶貧、以強帶弱、以大帶小,通過共建合作社、共建產業項目與自主發展相結合,實現集體經濟不斷積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脫貧戶穩定增收等多重效益,該模式正逐步推廣。

位於岩峰村的沐思源合作社,是7個村抱團發展的起點,通過注入200萬元扶貧資金和村級入股資金,將全鎮291戶脫貧戶納為股東,帶動發展中藥材和黑木耳種植、建設養鴿場、烘烤房等,實現了支部、合作社、脫貧戶聯結共贏。

大社抱團,小社個性化發展。作為富裕強村,鄭屯村自有的桑梓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擁有固定資產6000多萬元,年收益不低於8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逾1.6萬元。

“基層黨組織要敢於出思路作決策、勤於抓基層樹導向、善於破難點解難題。”興義市委組織部部長范春明介紹,樓納村、納桃村、發哈村等通過優化人才結構、產業結構強基固本,紛紛走上了支部更強、鄉村更美、產業更旺、群眾更富、基礎更實的鄉村振興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 唐波)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