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新蒲新區:“三學三技”進校園,質從“減”中來

2022年06月29日08:46 |
小字號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時,新區第一小學二年級(1)班學生李智航暗暗在心裡立下了一個小目標——在“體藝大舞台”競賽挑戰活動中,挑戰足球顛球項目,做攻擂者和守擂者。

每周兩次的30分鐘足球大課間、常態化開展的足球社團、課后閑暇時間……隻要有機會與足球“親密接觸”,李智航都會鼓足馬力訓練顛球。從最開始連續顛球10個、100個、150個,到后來的300個、400個乃至更多,每次的突破都讓他和足球教練蔣華欣喜不已。

“顛球是足球的基本功之一,對於小學低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連續顛球能達到100個,已經算是很厲害。但事實上,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都能破百。”蔣華告訴筆者,截至目前,僅足球顛球項目,排行榜第一是998個,擂主自然是李智航。

據悉,新區第一小學“體藝大舞台”競賽挑戰分為體育、美術、書法、音樂、舞蹈五類,共有40多個挑戰項目(包含自創項目)。自開展以來,贏得了2000多名學生的青睞,掀起了一股席卷全校的校園運動熱潮。而在這背后,得益於新區“三學三技”進校園育人工程的深入推進。

何謂“三學三技”?

筆者了解到,“三學三技”進校園育人工程是新區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身體狀況,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開展的活動,主要包括圍繞“六個一”(紅色歷史人人學、紅色書籍人人讀、紅色故事人人講、紅色歌曲人人唱、紅色足跡人人行、紅色精神人人傳)開展的“紅學”﹔圍繞傳統文化經典誦讀開展的“國學”﹔圍繞閱讀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經典名著開展的“文學”﹔圍繞校園足球全覆蓋,其他課余活動全面開展課余訓練、競賽的“體育技能”﹔圍繞書法教學、書法練習、書法比賽開展的“藝術技能”﹔圍繞“人工智能項目”“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項目”“STEM科創項目”“少年硅谷公益項目”等開展的“科創技能”。

“按照‘紅學潤德、國學育品、文學啟智、體育強身、科技筑夢、藝術雅趣’的工作思路,我們始終將‘三學三技’進校園育人工程融入到‘雙減’和課后服務‘1+1+N’工作中,持續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新區第一小學校長游啟燕笑著說,現在學生們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體育鍛煉中,積極性都很高,真正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朗朗讀書聲,孜孜勤學影,悠悠語文韻。走進白鷺湖小學,學生們清脆的嗓音誦讀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日之計在於晨。”白鷺湖小學大隊輔導員郭卓竹介紹,學校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增加了繪本閱讀、群文閱讀、經典名著等,並利用晨讀時間,根據學生年齡階段特點確定各年級晨誦內容,如低年級段晨誦《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增廣賢文》,高年級段則晨誦《論語》《詩經》《孟子》等,真正讓學生誦經典、知經典、悟經典,打造國學文化濃厚的“第二課堂”。

按照“三學三技”進校園育人工程的示范性、力行性、自主性、激勵性原則,白鷺湖小學還以多彩的社團活動為載體,開設了書法、美術、足球等形式多樣、符合學生個性和成長規律的多元化社團課程,打造別樣的“課后精彩”。

“我很喜歡學校開展的書法活動,不僅幫助我們養成了寫好漢字的習慣,還能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白鷺湖小學六年級(1)班學生樂珊珊如是說。

新區濱湖中學舉辦第二屆“芝蘭”文化藝術節活動,設置書法大賽、校園集體舞大賽、文藝匯演等環節。

遵義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定期開展作業設計專題會,形成“布置-批改-講評-訂正”反饋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新區實驗小學常態化開展以“家校協同 共建悅美”為主題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新區2022年“明日之星”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在新區文化小學開幕。

遵義市第四十中學舉行第三屆“夢想杯”籃球賽。

……

質從“減”中來。在“三學三技”進校園育人工程的加持下,全區各學校“雙減”工作落地見效、捷報頻傳,真正為“雙減”提質賦能,助力學生成長。(新蒲新區政務網 羅保美)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